给孩子们一座“开心农场”,他们会收获什么样的快乐?
当课堂“搬”进田地,劳动与不同学科融合,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初夏时节,北京不少中小学的“开心农场”又热闹起来啦!在这里,孩子们亲近自然、体验劳动的乐趣。快来看看,孩子们的快乐有多大!
农场里学新知
劳动的快乐很简单
北京市房山区长阳镇中心幼儿园,孩子们走进种植园,化身“小农夫”,开启了奇妙的劳动旅程。翻土、挖坑、播种、浇水……孩子在活动中尽享劳动的快乐。活动是学校劳动月的系列活动之一。接下来,孩子们还将参与到种植花草等更多的劳动实践中,培养责任感,在劳动中获得成长。
(通讯员/纪雨梅)
在北京市昌平区兴寿学校,学生们巧用空间,在校园一角的“开心农场”里收菜花、收萝卜,尽情挥洒汗水,体验劳动乐趣。
(通讯员/王晓城)
北京市平谷区山东庄中心小学在校园里开辟出一块农场,让学生亲身体验从播种、浇水、除草到收获的全过程,感受劳动的艰辛与快乐。
学校负责人表示,农场为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提供了场所。在这里,学生们不仅能收获知识与成长,还能真正通过劳动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通讯员/张娟)
北京市延庆区第六幼儿园充分利用园内及周边资源开展自然课程。活动中,家长和幼儿组成“快乐种植团”,通过颁发班级专属种植牌、认识农耕工具、了解节气知识等环节,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种植知识,感受种植乐趣,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园所负责人表示,后续还将持续开展“四季劳动”系列课程,通过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引导幼儿“在自然中学习,用自然的方式学习”。
小农人收获“家乡特产”
田间课堂“接地气”
北京市大兴区采育镇第三中心小学有一方“葡萄园”,这是学校依托本地葡萄产业特色,创新开设葡萄课程的成果。学校将田间地头变为跨学科课堂,通过葡萄种植串联劳动实践与学科教学。
观察葡萄生长周期,探究生态与科技对农业的影响;利用传感器监测环境数据;创作葡萄主题画作、设计包装……学生从栽种、修剪到采摘全程参与,在实践中掌握劳动技能。同时,学校还与社区深度联动,每年参与到采育镇葡萄文化节活动中,学生化身“小果农”展示劳动成果,将非遗手工艺品、节水灌溉实验等融入课程,让劳动教育“接乡土、连科技、承文化”。
北京市平谷区黄松峪中心小学开设了“种植‘魔’园”,园圃以赤松茸种植为特色,让学生通过劳动教育、生态教育和跨学科课程,培养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学校邀请农业专家开展科普讲座,讲解赤松茸的生长周期和生态价值,帮助学生理解菌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学生们在农场种植区亲手种植赤松茸,从铺设基质、接种菌种到日常管理,全程参与,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乐趣。在跨学科课程中,学生绘制赤松茸生长的思维导图,撰写观察日记。学校负责人表示,通过“学—种—护”三位一体模式,让学生领悟到生态保护与林下经济发展的意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体验。
(通讯员/刘芳)
跨学科小课堂
解锁土地中的“知识密码”
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学校在清水花谷举行耕种活动,邀请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小学、北京市铁路第二中学、北京市大峪中学、北京市大峪中学分校附属小学师生共同参与,五校师生组成十支“生产小队”,开启劳动实践之旅。
和以往不同的是,耕种活动不仅让学生学习播种、翻土等劳动实践技能,还融入了不少农业科学知识的实践探究。十支“生产小队”分别领到了地膜热效应对比实验、土壤调查与肥力分析、滴灌与漫灌对比等不同主题的学习研究任务。在“田间实验室”,农艺专家还现场教学,对学生们的实验进行指导。校长王辉介绍,学校不仅将清水花谷作为学生校外劳动基地,还带动区域集团学校、城乡手拉手学校共同参与,加深了学校之间的合作,赋予劳动教育更多丰富内涵。
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平谷分校的劳动实践基地,学生们化身“小农艺师”,观察蔬菜生长纹路,记录植物生长笔记。从课堂到田间,学生们在松土除草、育苗插秧的劳动和自然探索中,解锁土地中的“知识密码”。
(通讯员/王小银)
和“动物朋友”亲密互动
感受生命的温度
北京市通州区贡院小学开展“孵春鹅”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合作进行孵化、养殖、记录等工作,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到不同学科的知识,更在观察记录中,展现团队协作精神,感悟生命的神奇与珍贵。
(通讯员/毛冉)
北京市第二中学组织学生走进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北京农机试验站,开展农业科普实践活动。活动中,学生体验犊牛喂养、手工挤奶、玉米育种播种、植树、石磨豆腐、掰玉米、推碾子、青团制作等,不仅学到了很多农业知识,更提升劳动技能。
(通讯员/周良)
北京市怀柔区北房中学有一座受到师生欢迎的“开心农场”。在这里,学生照顾小动物,感受生命的互动。在生态课程中,学生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周期,了解自然规律。在跨学科活动中,学生们探究植物生长要素、书写农场观察日记。学校负责人表示,这种“做中学”的模式,既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责任感与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让教育回归生活,充满生机与温度。
(通讯员/宋春敬 张丽)
北京市密云区新城子小学的牧草养殖基地恢复了勃勃生机,学生们每天在基地里采收牧草和青菜,喂养小兔子。通过与小动物的“亲密接触”,学生们提升了保护动物、爱护自然的意识,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
(学校供图)
转载请注明来源“现代教育报(ID: modedunews)”
如您对本文内容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发邮件至xdjyb18@126.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沟通。
策划:赵翩翩 张广林 娄雪 苏珊
韩冲 姜思瑶 王小艾 邓丽 张娜 杨旭
编辑:苏珊
校对:付磊
审核:张秋颖
终审:冉阳 郝彬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