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
人民网记者 马俊华
松花江畔,晨光熹微。德惠市松花江江心岛五大围堤防洪工程现场已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挖掘机挥舞长臂加固堤防,工程车辆穿梭运送土方,技术人员手持仪器精密测量……
这只是德惠市防汛工程的缩影,面对即将到来的汛期大考,德惠市抓住汛前有利时机,抓进度、抢工期,以“早部署、快行动、强保障”为准则,构建起涵盖堤防加固、管网改造、数字监测等的立体化防汛体系,确保防洪隐患整治在汛期到来前完成,用实际行动诠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治水理念。
德惠市地处九河下梢,松花江、饮马河、伊通河、沐石河、雾开河“一江四河”贯穿全境,是国家、省市关注的防汛重点区域,防汛工作任务艰巨。“我们强化责任担当,加强统筹协调,科学组织、周密部署,抢抓施工有利时机,加快推进建设进度,加强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管理,确保高质高效完成水利工程建设任务。”德惠市委书记申洪业说。
在松花江德惠段河北、马家店围堤施工现场,总长度12.04公里的堤防加固工程已进入冲刺阶段。“‘五大围堤’中的唐谷、套子里、学安基本完成防洪工程建设,防洪标准二十年一遇。河北、马家店围堤护岸工程已基本完工,正在进行堤防混凝土模袋护坡和截渗墙施工,力争在汛期前完成主体工程。”德惠市水利局总工程师马欣说。
三青咀、南当铺两条回水堤水毁修复项目现场。人民网记者 马俊华摄
与松花江江心岛五大围堤防洪工程同步推进的,还有覆盖城乡的“毛细血管”改造。
在三青咀、南当铺两条回水堤水毁修复项目现场,新修筑的石笼护坡在阳光下泛着银光,清淤、护岸工程使堤防排除了风险隐患,提高了防洪标准。“我们在去年汛后排查过程中发现了这里的风险隐患,主要为局地暴雨造成的上游坡地来水和饮马河汛期回水同时冲刷,加固堤防、做好护岸护坡工程建设可避免洪水冲淘堤防、威胁周边村屯百姓生命和财产安全,现在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汛期即可发挥作用。”马欣介绍。
“我们不仅重视大江大河的沿岸治理,更重视田间地头的小型沟道、回水堤坝。今年德惠在建水利工程共4项,都可以在汛期前完成主体工程并发挥作用。”马欣介绍。在饮马河流域,通过实施河道疏浚、生态护岸、湿地修复等措施,曾经的水患之地正蜕变为生态廊道。
河岸边的小微绿地春花烂漫。人民网记者 马俊华摄
沿着河畔前行,河岸边的小微绿地春花烂漫。德惠市深入实施“幸福河湖”工程,将水利建设与美丽乡村有机结合。“在大青咀镇镇区附近的河道工程治理过程中,我们选择了更加生态的建设工艺,沿着蜿蜒河道采用波浪桩防护,并在传统护坡两侧种了花草树木,既解决了防洪排涝问题,又考虑到了人居环境和生态治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马欣说。
水利建设与美丽乡村有机结合。人民网记者 马俊华摄
“以前这是臭水沟,现在已经变成小花园了。春天看看花,夏天还可以来这健身、乘凉。”“这条河穿过村屯,这样治理挺好,安全还美观。”……2024年汛期前,穿镇而过的河道便完成了治理,今年,河道两边的树木已然开花,居民享受水清岸绿的生态红利。
不仅如此,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正在德惠大地加速释放:在边岗乡,5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吸引多家农业龙头企业签约;在菜园子镇,水壤交错,绿意浓浓,生态湿地带动周边村屯发展起了乡村旅游……
“高标准农田建设离不开水利治理,德惠市的大部分高标准农田都在涝区内,水利局与农业农村局联合统筹,做好高标准农田水系衔接,保证田间水排到水利工程主干道,再由主干道排送到江河。”马欣说。
站在松花江畔,新加固的堤防绵延远去,守护着两岸的沃野良田。
德惠这座以水为脉的城市,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沿着“水安、水净、水美、水富”的路径,持续深化“水利工程+生态建设+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模式,构筑起坚不可摧的防汛屏障,确保松花江畔的万家灯火温暖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