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王菲 文/摄)在盐南高新区珠溪古镇,有一家盐南首批“非遗工坊”、盐城市级非遗项目——珠溪皮坊。
在这里,牛皮不再是普通的材料,而是非遗皮雕技艺传承人张华眼中的“纸张”。他以牛皮为画布,以刀为笔,巧妙制作出皮雕画、包,以及发簪、冰箱贴等创意文创,不仅保留了传统皮雕的韵味,也体现了现代审美,让古老艺术焕发新的活力与生机。
因为热爱,结缘皮雕
5月6日,现代快报记者来到珠溪皮坊,坊内皮雕画、皮雕包、各类文创等琳琅满目,皮坊一侧,挂着裁皮刀、滚轮、半月刀、压边器、皮雕锤等皮雕工具。
“我从小喜欢皮制品,家里也有老人留下的皮质老物件,比如腰包等。”2013年,张华觉得流水线的皮制品缺少灵魂,希望能制作出个性化的皮制品等,于是开始自学皮雕技艺,并在家里开了皮雕工作室,主要做公文包等。
2017年,张华师从东北皮雕大师周太炎先生,“通过周老师的指导,令我的皮雕技法进步很多,很感谢他。”
2022年,盐南文旅引进张华的工作室到数梦小镇,2023年搬到珠溪古镇。“盐南文旅引进皮坊后,不管在宣传、场地、工作人员等方面,都给予很大支持,让我可以没有后顾之忧,潜心创作。”
张华认为,非遗皮雕的创意结合,不仅体现在设计元素和功能性的提升上,更在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深度融合,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皮雕文创,创意十足
“我制作的皮雕画、皮雕包,上面的画作都是立体的。”张华介绍,在非遗皮具中,他会选用优质的天然皮革作为材料,以传统技艺,在皮革上雕刻出细腻生动的图案或纹理,或用彩绘的方式在皮革上绘制出绚丽多彩的画面。“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是非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你见过皮生花吗?花瓣似莺儿的黄,配茶褐色的花蕊,若非事先知晓是皮雕,差点以为是琉璃,花瓣的清透感在阳光下更加生辉。
去年底,张华在书籍、皮影戏等中寻找灵感,酝酿打造发簪、胸针、胸花、项链等文创产品。“春天的盐南,牡丹、海棠等各类花竞相开放,于是我用牛皮生皮来制作文创,让皮质的花绽放于发间、指间等,再搭配上汉服等,很是契合。”
制作了皮生花后,张华还利用缝制的冷镶嵌工艺,将花朵点缀在包上,令包有了另一种美感。
此外,珠溪皮坊的Q版孔子、金榜题名、盐立方等皮质冰箱贴也颇受年轻人的欢迎。“因为是天然皮质冰箱贴,摸上去手感挺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冰箱贴的颜色也会逐渐变深。”张华介绍。
不断学习,精进技艺
如今,张华已从事皮雕事业十余年,成为盐南“皮雕技艺”的代表人物。
“我觉得创作就像爬山,当下做出满意的作品会很有成就感,不过可能过个一两年就不满意了。”张华一直敦促自己不断学习,不断突破,“我不仅会收集行业相关信息,也会学习国内外工艺美术、国画、油画、木雕,雕塑等知识,不断提高自我认知。”
同时,张华还和残联合作,对残疾人进行一些基础皮艺的培训,让一些残疾人代加工珠溪皮坊一些简单产品的制作。
“皮雕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让人们在欣赏中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未来,张华希望进一步精进技艺,让珠溪皮坊能向江苏省级非遗迈进,同时也希望有更多人能了解、传承这门技艺,让其越来越发扬光大。
(部分图片由珠溪古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