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后,气温显著回升,雨水增多,空气湿度加大,自然界进入“万物繁茂”的盛夏模式。但与此同时,人体也面临新的挑战:湿热交织的气候容易导致食欲不振、疲倦乏力、脾胃虚弱,甚至诱发皮肤问题或肠道疾病。

中医强调“天人相应”,立夏后的饮食养生需顺应气候特点,以“清热解暑、健脾祛湿”为核心。具体怎么做?记住以下要点:少吃“3样”、多食“这3宝”,既能防病强身,又能让全家平安过夏!

一、立夏后饮食忌嘴:少吃“3样”,不给身体添负担



1. 辛辣油腻食物:火上浇油,易生内热

夏季本就阳气外浮,人体易出现口干舌燥、心烦失眠等“上火”症状。若再贪食麻辣火锅、烧烤、油炸食品等辛辣油腻之物,如同“火上浇油”,可能诱发口腔溃疡、便秘或痤疮。尤其湿热体质人群,更要忌口!

建议替代:用天然香料调味,如薄荷、柠檬、香菜,既能提味,又清爽解腻。



2. 生冷寒凉食物:损伤脾胃,加重湿气

冰镇饮料、雪糕、凉拌菜虽能短暂降温,但过量食用会刺激肠胃,导致腹痛、腹泻。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寒凉食物会削弱脾胃功能,使体内湿气更难排出,形成“湿困”体质,出现头重脚轻、食欲差等问题。

建议替代:常温饮品或温热水更健康,水果可选择西瓜、荔枝等应季品种,但避免冰镇。



3. 高糖高盐零食:代谢紊乱,加重口渴

蛋糕、甜饮料等高糖食物会加速水分流失,让人越吃越渴;而咸菜、薯片等高盐零食则可能升高血压,加重夏季常见的“水肿”现象。尤其老年人及三高人群需格外警惕。

建议替代:用天然甜味食物解馋,如樱桃、枇杷;或用坚果、燕麦片替代膨化食品。

二、立夏后饮食重点:多食“这3宝”,清热祛湿又养人



第1宝:清热解暑的“天然凉茶”

夏季暑热难耐,推荐多吃冬瓜、苦瓜、绿豆等食物。冬瓜含水量高达96%,能利尿消肿;苦瓜含苦瓜苷,可清心火、解暑热;绿豆煮汤则是经典的“解暑神器”,能快速补充电解质。

食谱推荐:冬瓜薏米排骨汤、苦瓜炒蛋、绿豆百合粥。



第2宝:健脾祛湿的“肠胃卫士”

湿气是夏季健康的“头号敌人”,建议多吃赤小豆、山药、茯苓等健脾食材。赤小豆与薏米搭配煮水,可祛湿消肿;山药能保护胃黏膜,缓解夏季食欲不振;茯苓则适合煮粥或泡茶,帮助排出体内多余水分。

食谱推荐:赤小豆薏米水、山药小米粥、茯苓莲子羹。



第3宝:益气养阴的“能量补给站”

夏季出汗多,易耗气伤津,需适当补充百合、银耳、鸭肉等滋阴食物。百合清心安神,适合失眠人群;银耳富含胶质,能润肺养颜;鸭肉性凉,比猪肉更适合夏季滋补。

食谱推荐:银耳莲子羹、百合炒西芹、冬瓜老鸭汤。



三、顺应节气,平安过夏的3个生活小贴士

除了调整饮食,日常习惯也需配合:

1. 作息规律:早起晚睡,适当午休,避免“暑气伤心”。

2. 适度运动:选择清晨或傍晚散步、打太极,避免大汗淋漓。

3. 防暑防晒:外出戴遮阳帽,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以防中暑。

立夏后的饮食养生,本质是顺应自然规律,让身体与气候“和谐共处”。少吃辛辣、寒凉、高糖盐的“伤身食物”,多选择清热、祛湿、滋阴的“养生三宝”,再配合规律作息,全家都能少生病,轻松度过炎炎夏日!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本文由“秀厨娘”原创,文章和图片均有版权,未经允许,请勿抄袭、删改、盗用,侵权必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