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遇见古埃及:永恒的木乃伊之谜”文物展在遇见博物馆·南京馆开展。展览分为“木乃伊与永生”“美丽与守护”“神与人”“祭品与仪式”四大单元,跨越4300年历史,历经32个王朝变迁,共展出123件(组)古埃及珍贵文物,并展出两具极为珍贵的木乃伊及其棺椁,为观众带来一场神秘而震撼的古埃及文明之旅。
千年木乃伊真身诉说“永恒”故事
木乃伊作为古埃及创造的诸多璀璨文化成果之一,凭借其独特的神秘感与历史厚重感,成为最令人好奇和惊叹的存在。它承载了古埃及人对死亡和来世的信仰与期待,是古埃及文化中最为神秘、特殊的一部分。
木乃伊非常珍贵且脆弱,空气中的湿度、温度变化和微生物都可能对木乃伊造成影响,一般不会轻易开棺展出,少见于国内的展览中。本次展览展出的两具2000余年前的女性木乃伊,是极具考古价值的重量级展品。
本次展览借展方——英国阿伯丁大学博物馆与特别收藏部主任尼尔·柯蒂斯介绍,此次展出了一个古罗马时期小女孩的木乃伊与棺椁,从棺椁的大小推断,女孩应该只有三四岁。棺椁通体彩绘,并绘有精美镀金装饰,可见她的亲人精心打造漂亮的棺椁来永久保存她的身体。“这反映了古埃及人的生死观,即生前没有活到最好的年纪,但逝后可以抵达那里。”
展览还展出了托勒密时期的塞萨贝鲁女士的木乃伊与棺椁。塞萨贝鲁女士拥有“房屋女主人”的头衔,这意味着她拥有管理自己家庭与财产的权力。
“虽然女性木乃伊是很常见的,但此次展览中展示的这两具木乃伊,特别是小女孩的木乃伊,她的精美程度和历史价值都是非常少见的。她脚踩的奴隶标志非常具有考古价值。”策展人雷吉娜·舒尔茨博士告诉记者。
多元展陈打造沉浸观展体验
除木乃伊真身,本次展览还围绕四大主题展出了各类丰富的古埃及展品,全方位还原古埃及人的真实世界。既有木乃伊的棺椁、面具、盖板、裹尸布、沙伯提俑等随葬品,也有猫、鹰、鳄鱼、鹮等陪伴墓主的动物木乃伊,还有亡灵书、荷鲁斯之眼、圣甲虫等充满神话意味的展览内容,串联起古埃及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尼尔·柯蒂斯表示,这些文物不仅展现了古埃及人对于死亡的理解,也从侧面再现了权贵和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图景。
“古埃及人相信万物有灵,神会显现为某种动物的形态,于是一些动物成为神的象征,死后被制作成木乃伊。”讲解员国家腾告诉记者,展览中的猫木乃伊实际上是一只幼猫,看起来体型较大的原因是裹了很多绷带,这是古埃及的一种赚钱诡计。
展览中还有一尊巴鸟青铜像。与古埃及常常出现的动物头人身雕像相反,它人首鸟身,人首五官分明,翅膀上的羽毛雕刻细致。国家腾介绍,“巴”被古埃及人视作可自由移动的非肉体人格,“巴”使逝者可以离开坟墓去朝拜初升的太阳。古埃及人认为,鸟类具有这种十分理想的行动自由,因此,“巴”常被描绘成人首鸟身的形象。这座雕像是公元前1世纪后半叶最精美的巴鸟像之一。
记者在现场看到,展览的空间设计以还原古埃及建筑风格为出发点,提取古埃及建筑中的设计元素和配色,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领略古埃及的独特魅力。同时在展品陈列上,尽可能地还原展品在古埃及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使用场景和摆放方式,以增强观众的沉浸体验感。金字塔型的展柜设计,既体现了古埃及的标志性元素,又可以方便观众多角度、多方位地观察展品,别出心裁。
江南时报记者 钱海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