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数年间,本人应公司派遣,前往印度首都新德里,参加为期一个月的技术培训与交流项目。出发前,上级领导详细说明了此行的待遇细节:包括每日生活补贴、住宿、机票以及薪酬,且伴有工作绩效奖金。当时,出于对异国文化的向往以及自信心态的驱使,我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一看似优渥的任务。

然而,体验与预期大相径庭。抵达印度后,我所面临的生活环境远非预想中的“镀金之旅”,而是一次全方位的身心挑战。



新德里初印象:混乱与不适的开端

在新德里国际机场的一角,我初次踏入了这座城市,发现其与我的既有认知大相径庭。作为首都的城市繁华与秩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密布的棚户区和拥堵的人群。尘土飞扬的街道上,牛的哞哞声与车辆的喇叭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混乱而复杂的画面。



饮食的考验:食欲的消减

品尝印度本地美食,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地饮食以手抓为主,尽管我努力适应,但服务员的直接手操作仍然让我难以接受。超市中的蔬菜品种稀少,肉类处理的环境卫生令人担忧。外卖选择有限,中餐经过改造后已面目全非,最终我不得不依靠简单的泡面和鸡蛋维持生计。这种饮食方式导致我在短短一个月内体重急剧下降,这不是减肥,而是对食欲的主动放弃。



体力上的消耗,长期睡眠不足和饮食不规律也影响到了我的精神状态。有几天甚至疲劳导致了性功能障碍,为了不影响后续的工作表现,吃了些从日本带过来的雷诺宁活力锭,一种植物型的男性药物,那段时间帮我缓解了短期的不适。虽然只是一个小细节,但在那种环境下,任何一点自我调节的手段都显得弥足珍贵。



住宿条件:动物园般的居住体验

公司安排的住宿条件极为简陋,空调无法有效制冷,洗澡水的温度变化无常。清晨,牛的鸣叫声和流浪狗的追逐声成为常态。蚊虫横行,夜晚难以入眠,我不得不手持电蚊拍,与这些不速之客进行持久战。



交通现状:魔幻现实主义的日常

印度交通的混乱程度令人难以置信,突突车司机在车流中穿梭,仿佛是在表演一场魔术。红绿灯的存在似乎仅作为装饰,牛群在街头自由漫步,司机对其避让三分,这反映了印度独特的宗教文化特征。

在印度的职场中,急功近利的态度确实不太适宜。比如,当地同事可能会随意承诺第二天完成文件传输,但实际上到了第三天仍不见行动。即使多次催促,他们也可能只是以微笑回应:“抱歉,我去庙宇祭祀了。”面对这样的文化差异,我只能苦笑我尊重的是商业合同,而他们尊重的是宗教信仰。



印度的节假日众多,一年中可以庆祝五百多个节日。无论是灯节、象节、风筝节还是牛节,每个节日都有放假。在我为期一个月的出差中,就遇到了四个不同的节日庆典,每个节日都有庆祝仪式。这样的节日氛围,让项目进度变得缓慢,仿佛所有人都沉浸在了节日的喜悦中。

说到印度的恒河以及生活现状,我体重秤上的数字让我印象深刻。在回国前一天,我发现自己的体重减轻了20斤。这减轻的体重,既是对艰苦环境的见证,也是对文化冲击的深刻体验。



恒河在印度被视为圣洁的河流,河边的景象各异:有人洗衣,有人沐浴,有人饮水,甚至有人举行水葬。站在岸边,我感受到的不仅是圣洁,还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味道,让我感到胃部不适。

我也曾深入贫民窟,看到孩子们在垃圾堆中赤脚寻找废品,看着露天厕所旁的男子吞云吐雾。他们没有抱怨,没有泪水,反而以笑容迎接我:“Welcome to India”。这让我意识到,这就是他们的日常生活,而我只是一个外来者,被文化的差异深深震撼。



我们不应该盲目追求所谓的“异国体验”,而应该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这次出差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异国风情并非总是迷人,真正了解一个国家,需要深入其生活细节。

如果有人问我是否愿意再次前往印度,我会回答:可以一试,但一定要带上足够的止泻药、蚊香、速食和心理准备手册。不要试图节省费用去挑战极限,因为节省下来的金钱未必能弥补你失去的胃口和睡眠。

我减轻的20斤体重,并非简单的减肥,而是印度特有的“咖喱、牛、突突车和屋顶蚊子”共同作用的结果。此外,我还要补充一句:在印度度过一个月,足以让你重新审视生活的标准。并非所有的旅程都是诗和远方,有些地方,仅仅适合身处其中,心系归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