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援朝/素材,伊河生活/整理,部分故事情节虚构处理,勿对号入座】前天在超市门口,偶遇战友邱爱民,他刚旅游回来,兴致勃勃地和我说着沿途的风景,可因女儿和女婿今天要回来,我只得与其告别。回家的路上,我和妻子说起了我这位战友非同寻常的9年部队经历1970年12月,我参军到四川的一个部队。在开往部队5天6夜的闷罐火车上,结识了和我分到一节车厢里的战友邱爱民,然而那时的我,没想到在部队里,这个战友会有那么多的与众不同。在经历了脱胎换骨的两个半月新兵训练后,我和他一起被分到汽车连。不久,我们一起到师司训队学习汽车驾驶和修理知识。但是,让我意外的是,同样是学驾驶,邱爱民却比我学得好,无论是理论考试还是实际操作,他都一直是司训队里的尖子兵。周末休息,我们几个老乡聚到一起玩耍。我不解地问:“同样一起上课学习,你为啥学得比我好,一听都会,而我们却反复要学好几天,就这还时常会出错?”邱爱民听后笑着说,其实,他比我们早学了三、四年。啊,早学三、四年?我和其他战友不解地看着他,他这才向我们说起自己当兵前的一段特殊经历。原来,邱爱民家一条街上不远处,恰好有一个县汽车运输公司的修理厂,他每天上学都要经过那里。初中毕业后没事干的时候,经常跑到修理厂去看师傅们修车,有时候还搭把手,帮助递个板手,跑个腿什么的,这一来二去,懂的就多了。后来,师傅们看他怪机灵,人也勤快,就向领导汇报说,不用招临时工了,让他来帮忙,管顿饭就行。邱爱民回家把修理厂师傅们的话说给父母听时,一家人都觉得不花钱还能学到汽车修理技术,这事太划算了,于是,他就在修理厂当了三年的小工。这三年,他学会了简单的修理技术,而且还学会了开车。转眼到了1970年11月部队来招兵,邱爱民想当兵,于是,在经过了征兵的多道手续后来到了部队。听完他的叙说后,我这才明白,他在几年前就学过驾驶和修理知识,这起点比我高多了。令人意外是,6个月的驾驶员训练结束,我按照要求和往年传统回到了汽车连当驾驶员,而邱爱民却留在司训队当了一名教员。虽然我们不在一个小单位,但师司训队和我们师直汽车连相距不远,有空的时候我们经常在一起聊天。我们是老乡,远离家乡到了广西这个地方,而且部队也是讲老乡观念的地方。没想到,邱爱民竟然在入伍的第三年,拒绝了上级准备把他提干的想法。后来我们知道后这件事后,都感到不可思议。要知道多少人当兵的目的是提干。他留在司训队后,每年都要对新入伍的驾驶员新兵进行培训,后来师里要求干部也要会开车,于是,司训队既教战士也教干部,教学和训练任务比较重。而就在日复一日的教学和驾驶训练中,邱爱民与众不同的一面显示了出来,他讲的课学员能听懂,关键是他讲得深,举的例子也多,学员们都爱听。机关干部听了他的课后,回到机关替他做了宣传,没想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来听他的课。带学员上课,经常有野外驾驶的科目,他就把训练和上级下达的运输任务结束起来,教学员和拉东西两不误,无论是领导还是学员,反映都挺好。这样一来,到了不容易立功的司训队,邱爱民立了三等功,还被任命为教练班的班长。1973年9月,在师机关几名干部听了他的一次讲课后不久,队长兴致勃勃地找他作提干前的谈话,没想到邱爱民听完队长的话,竟然说自己素质一般,不能胜任干部工作,婉拒了提干这件事。他说自己只想当一名驾驶员。队长尽管不太理解,但这毕竟是邱爱民自己的真实意思表达,组织上也就没再考虑他提干的事情。一个周末,我们几个老乡聚在一起的时候,邱爱民面对我们的质问,笑着说,提干当然是件好事,我心里明白,但我之所以不想提干,是因为我只想开车,况且部队干部的工资并不高。原来,邱爱民入伍前在修理厂当小工,修理厂大师傅的工资比县长的都高,他跟着师傅姓枊,是大师傅的一个徒弟,工资一个月也有40多元。他曾回家和父母说起过修理厂师傅们的工资,父母说,当汽车修理工不仅能开车,有面子,关键挣的工资也不低,这比干其他工作都好……邱爱民到部队后,对司训队的干部,包括其他连队的干部工资,也比较了解,当时一个新提干排长的工资是52元,连长才60元,可到这一年,修理厂的师傅工资比一个连长要高……邱爱民提醒我们说,这事不能说出去,他当兵是尽义务,组织上让干多久,自己无条件就干多久,不讲价钱,把领导交给的任务完成好就行了。到了第5年的时候,汽车连在老兵复员后出现驾驶力量不足的问题,他重新回到了汽车连当班长。但就在他调回汽车连不久,我们师奉命整建制搬迁到1000多公里外的另一个地方。由于搬迁工作量巨大,而已作为代理排长的邱爱民,带领全排的车辆投入到搬迁前后大量的运输工作中,经常是天不明就出发,半夜时分才回到营区……这一年,他毫无争议地再次荣立了三等功。到了1977年,搬迁结束,随之而来的是在附近的山区修建训练场,他又开着连队那台挖掘机,带着两名徒弟,日夜在山沟里开辟道路,平整土地。这一年,上级直接授予他一个三等功。到了1978年下半年,已当了8年兵的他考虑到自己年龄不小了,该回家成家、照顾家人了,他已经向连队领导说明了心意。连长、指导员和他的年龄差不多,对于这个只顾干活不想当官的老兵,连队主官十分尊重,当邱爱民提出退伍的想法时,他们俩人都同意了。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到了年底邱爱民准备回家的时候,边境地区的形势紧张起来,部队已进入备战状态。身为军人的他,深知战争意味着什么,他觉得此时退伍非常不合适,就找到连长说,自己是连队最老的兵,经验丰富,只要连队开赴前线,他就要当头车驾驶员。后来,我们师上前线的时候、战斗打响的时候,邱爱民果真开着运输车走在连队的最前面。在硝烟弥漫和爆炸声声的战场上,他驾驶的车辆轰鸣着一路向前。战场上,汽车连有4名战友牺牲,9名战友负伤,可冲在最前面的他和他的汽车,竟然毫发无损……战后部队回到驻地休整,进入总结和评功阶段,可他却直接找到连长和指导员说,他把功和先进留给牺牲负伤的战友,自己啥也不要。他只想回家看看父母……于是,他整理好个人物品就回家了……一个月以后,他又回到了连队。1979年底退伍后,他直接被分配到市里条件和待遇最好的市直外事车队,他开的车是市里最好的大巴。没想到的是,不想当干部的他,到车队的第4年还是当上了副队长,后来还担任了车队的书记。2012年5月,邱爱民从市机关行政科副科长岗位上退休。邱爱民当兵的这段经历,确实和其他人不一样,但确实是他的真实经历。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想法也就不一样,走的路也就不一样,很正常。【素材来源于提供者,因为可以理解的原因,文中主人公化名处理。图片源自网络,联删】
【王援朝/素材,伊河生活/整理,部分故事情节虚构处理,勿对号入座】
前天在超市门口,偶遇战友邱爱民,他刚旅游回来,兴致勃勃地和我说着沿途的
风景,可因女儿和女婿今天要回来,我只得与其告别。回家的路上,我和妻子说起了我这位战友非同寻常的9年部队经历
1970年12月,我参军到四川的一个部队。在开往部队5天6夜的闷罐火车上,结识了和我分到一节车厢里的战友邱爱民,然而那时的我,没想到在部队里,这个战友会有那么多的与众不同。
在经历了脱胎换骨的两个半月新兵训练后,我和他一起被分到汽车连。不久,我们一起到师司训队学习汽车驾驶和修理知识。
但是,让我意外的是,同样是学驾驶,邱爱民却比我学得好,无论是理论考试还是实际操作,他都一直是司训队里的尖子兵。
周末休息,我们几个老乡聚到一起玩耍。我不解地问:“同样一起上课学习,你为啥学得比我好,一听都会,而我们却反复要学好几天,就这还时常会出错?”
邱爱民听后笑着说,其实,他比我们早学了三、四年。
啊,早学三、四年?我和其他战友不解地看着他,他这才向我们说起自己当兵前的一段特殊经历。
原来,邱爱民家一条街上不远处,恰好有一个县汽车运输公司的修理厂,他每天上学都要经过那里。初中毕业后没事干的时候,经常跑到修理厂去看师傅们修车,有时候还搭把手,帮助递个板手,跑个腿什么的,这一来二去,懂的就多了。
后来,师傅们看他怪机灵,人也勤快,就向领导汇报说,不用招临时工了,让他来帮忙,管顿饭就行。邱爱民回家把修理厂师傅们的话说给父母听时,一家人都觉得不花钱还能学到汽车修理技术,这事太划算了,于是,他就在修理厂当了三年的小工。
这三年,他学会了简单的修理技术,而且还学会了开车。
转眼到了1970年11月部队来招兵,邱爱民想当兵,于是,在经过了征兵的多道手续后来到了部队。
听完他的叙说后,我这才明白,他在几年前就学过驾驶和修理知识,这起点比我高多了。
令人意外是,6个月的驾驶员训练结束,我按照要求和往年传统回到了汽车连当驾驶员,而邱爱民却留在司训队当了一名教员。
虽然我们不在一个小单位,但师司训队和我们师直汽车连相距不远,有空的时候我们经常在一起聊天。我们是老乡,远离家乡到了广西这个地方,而且部队也是讲老乡观念的地方。
没想到,邱爱民竟然在入伍的第三年,拒绝了上级准备把他提干的想法。
后来我们知道后这件事后,都感到不可思议。要知道多少人当兵的目的是提干。
他留在司训队后,每年都要对新入伍的驾驶员新兵进行培训,后来师里要求干部
也要会开车,于是,司训队既教战士也教干部,教学和训练任务比较重。
而就在日复一日的教学和驾驶训练中,邱爱民与众不同的一面显示了出来,他讲的课学员能听懂,关键是他讲得深,举的例子也多,学员们都爱听。
机关干部听了他的课后,回到机关替他做了宣传,没想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来听他的课。
带学员上课,经常有野外驾驶的科目,他就把训练和上级下达的运输任务结束起来,教学员和拉东西两不误,无论是领导还是学员,反映都挺好。
这样一来,到了不容易立功的司训队,邱爱民立了三等功,还被任命为教练班的班长。
1973年9月,在师机关几名干部听了他的一次讲课后不久,队长兴致勃勃地找他作提干前的谈话,没想到邱爱民听完队长的话,竟然说自己素质一般,不能胜任干部工作,婉拒了提干这件事。
他说自己只想当一名驾驶员。
队长尽管不太理解,但这毕竟是邱爱民自己的真实意思表达,组织上也就没再考虑他提干的事情。
一个周末,我们几个老乡聚在一起的时候,邱爱民面对我们的质问,笑着说,提干当然是件好事,我心里明白,但我之所以不想提干,是因为我只想开车,况且部队干部的工资并不高。
原来,邱爱民入伍前在修理厂当小工,修理厂大师傅的工资比县长的都高,他跟着师傅姓枊,是大师傅的一个徒弟,工资一个月也有40多元。
他曾回家和父母说起过修理厂师傅们的工资,父母说,当汽车修理工不仅能开车,有面子,关键挣的工资也不低,这比干其他工作都好……
邱爱民到部队后,对司训队的干部,包括其他连队的干部工资,也比较了解,当时一个新提干排长的工资是52元,连长才60元,可到这一年,修理厂的师傅工资比一个连长要高……
邱爱民提醒我们说,这事不能说出去,他当兵是尽义务,组织上让干多久,自己无条件就干多久,不讲价钱,把领导交给的任务完成好就行了。
到了第5年的时候,汽车连在老兵复员后出现驾驶力量不足的问题,他重新回到了汽车连当班长。
但就在他调回汽车连不久,我们师奉命整建制搬迁到1000多公里外的另一个地方。
由于搬迁工作量巨大,而已作为代理排长的邱爱民,带领全排的车辆投入到搬迁前后大量的运输工作中,经常是天不明就出发,半夜时分才回到营区……
这一年,他毫无争议地再次荣立了三等功。
到了1977年,搬迁结束,随之而来的是在附近的山区修建训练场,他又开着连队
那台挖掘机,带着两名徒弟,日夜在山沟里开辟道路,平整土地。这一年,上级直接授予他一个三等功。
到了1978年下半年,已当了8年兵的他考虑到自己年龄不小了,该回家成家、照顾家人了,他已经向连队领导说明了心意。连长、指导员和他的年龄差不多,对于这个只顾干活不想当官的老兵,连队主官十分尊重,当邱爱民提出退伍的想法时,他们俩人都同意了。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到了年底邱爱民准备回家的时候,边境地区的形势紧张起来,部队已进入备战状态。
身为军人的他,深知战争意味着什么,他觉得此时退伍非常不合适,就找到连长说,自己是连队最老的兵,经验丰富,只要连队开赴前线,他就要当头车驾驶员。
后来,我们师上前线的时候、战斗打响的时候,邱爱民果真开着运输车走在连队的最前面。
在硝烟弥漫和爆炸声声的战场上,他驾驶的车辆轰鸣着一路向前。
战场上,汽车连有4名战友牺牲,9名战友负伤,可冲在最前面的他和他的汽车,竟然毫发无损……
战后部队回到驻地休整,进入总结和评功阶段,可他却直接找到连长和指导员说,他把功和先进留给牺牲负伤的战友,自己啥也不要。
他只想回家看看父母……
于是,他整理好个人物品就回家了……一个月以后,他又回到了连队。
1979年底退伍后,他直接被分配到市里条件和待遇最好的市直外事车队,他开的车是市里最好的大巴。
没想到的是,不想当干部的他,到车队的第4年还是当上了副队长,后来还担任
了车队的书记。
2012年5月,邱爱民从市机关行政科副科长岗位上退休。
邱爱民当兵的这段经历,确实和其他人不一样,但确实是他的真实经历。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想法也就不一样,走的路也就不一样,很正常。
【素材来源于提供者,因为可以理解的原因,文中主人公化名处理。图片源自网络,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