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 通讯员 田媛
体育课应该怎么上?济宁市第十三中学的体育教师张永晖给出了充满创意的答案:当运动与趣味碰撞,当课堂与竞赛融合,体育课可以成为点亮青春的舞台。
分组对抗让40分钟课堂化作活力四射的“微型运动会”,跨学科融合将生物知识融入耐力跑教学……从母校走出的追风少年如今化身筑梦教师,用热爱与创新让体育教育的种子在校园里茁壮成长。
活力课堂
让体育课成为“趣乐园”
春日的暖阳如金纱般铺洒在济宁市第十三中学桃源校区的操场上,随着一声清脆的哨响,十余名学生如离弦之箭冲出起跑线。操场另一侧,跳绳摇动划出优美弧线,羽毛球在空中往返飞跃,跳远沙坑前围满了摩拳擦掌的少年——这并非校园运动会,而是张永晖日常的一堂体育课。
身着运动服的张永晖穿梭在各个“赛场”,目光精准地捕捉着学生们的每一次冲刺、跳跃与协作。“在完成体育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我尝试将课堂设计成‘微型运动会’。”他兴致勃勃地说,通过设置跳绳挑战赛、趣味障碍接力等项目,把学生分成多支战队,让竞技体育的魅力自然激发他们的运动热情。当看到学生们眼中泛起跃跃欲试的光芒,他知道,体育的魅力正在悄然显现。
学生曹子谦擦着额头的汗水笑着说:“以前跑800米总像闯关,现在跟着比赛节奏跑,不知不觉就刷新了个人最好成绩。”这种充满仪式感的课堂设计,让运动不再是任务,而是收获成就感的舞台。
“给体育课加点‘料’,让它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实践平台。”教学中,张永晖还尝试将体育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融合。在他的办公桌上,几本翻得泛黄的初中生物课本格外醒目,书页间夹着写满批注的便签。“教耐久跑时,我会结合生物课本里呼吸系统的原理,讲解‘两步一吸、三步一呼’的科学原理。”他翻开标注着红笔重点的章节,“这样既让运动更高效安全,又能帮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相关知识点,真正实现‘体教融合’。”
回归初心
从追风少年到筑梦引路人
漫步在熟悉的校园里,看着朝气蓬勃的孩子们,张永晖仿佛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
20年前,刚升入初一的他被体育老师发现足球天赋,加入了班级足球队。“记得第一次代表班级比赛打进决胜球,老师拍着我肩膀说,‘体育会教会你比输赢更重要的东西’,这句话一直刻在我心里。”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他的球技有了很大进步,也为以后走上体育求学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8年,从体育院校毕业的张永晖带着同样的信念回到母校,身份从学生转变为教师。刚开始,他曾因哨声不够响亮而紧张,为示范动作的细微偏差而懊恼,但办公桌上那本写满教学感悟的日志,见证着他的蜕变。
“学校精心实施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开展“青蓝工程”、师徒结对等活动,这让我受益良多。在‘师傅’的耐心教导下,我逐渐进入了教学状态。”张永晖口中的“师傅”是有着30多年教龄的付利,他初中时的体育老师。
入职初期,每逢付利上课,张永晖都会准时出现在操场上。他认真记录付老师如何调动课堂气氛,怎样开展情景教学。工作之余,他坚持研读体育教学专著,撰写读书心得;积极参加青年教师培训,了解最新教学理念。
七年磨一剑,张永晖在体育教学的岗位上不断成长,如今已成为学校的体育教学骨干。近年来,他执教了任城区初中体育公开课并荣获优质课一等奖,还被评为济宁市优秀体育教师。
体育不仅是强健体魄,更是健全人格的教育。张永晖用热爱与坚持,让体育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萌芽。“我要持续努力,精心打造每一堂体育课,让孩子们在运动中发现更好的自己,追逐属于他们的青春荣光。”张永晖说。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