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俄罗斯空天军接收新一批次的苏-34战斗轰炸机,以及这款机型是目前全球唯一处于生产状态的战斗轰炸机这件事,笔者前几天做了一条分析类的内容,讨论为何在世界各国中,有且仅有俄罗斯还在发展战斗轰炸机这一机种。结果没想到,不少人在评论区中展开了种种争论,其中一些朋友在反驳笔者和其他人时所给出的观点是,“中国也仍在发展战斗轰炸机,歼-16和可能被命名为歼-36的新型隐身战机就是战斗轰炸机”。好吧,既然如此,那不妨来简单聊聊现代多用途战斗机和战斗轰炸机的区别。
苏-34战斗轰炸机
其实呢,一个非常直观的区分方法,就在于判断相关机型是否具备空中优势作战能力,即争夺制空权。虽然多用途战斗机和战斗轰炸机都是既有对面打击能力,也具备空战能力的“一机多用”思路下的产物,但二者在空战性能侧重方面,有着极大的差别。之前说过,诸如中国歼轰-7“飞豹”、美国F-105“雷公”和俄罗斯苏-34“鸭嘴兽”这样的战斗轰炸机,因具备一定的空战能力,以及在飞行性能的某些方面较为接近战斗机,故可在执行一些中低危险程度的对面打击任务时,减少对己方战斗机部队的依赖,即无需护航。
挂载多枚反舰导弹的歼轰-7
这里说到的中低危险程度的任务,是指己方战斗轰炸机遭遇敌方战斗机的可能性低,抑或是敌方战斗机的综合性能明显落后于现代先进水平,故以战斗轰炸机有限的自卫空战能力和某些飞行性能优势,即可避免被击落。请注意,是避免被击落,而不是去主动与敌方战斗机打空战、乃至是尝试击落敌机。原因就在于,顶着“战斗”二字的战斗轰炸机的空战能力,是真的十分有限
空军不会用歼轰-7去参加“金头盔”
其在设计阶段时确定的主要任务和功能定位,乃是对地或对海打击,绝不是打空战,空战性能在很大程度上要为追求更强大的对面打击能力而让路、妥协和牺牲。比如说,战斗轰炸机的航电系统多注重对地和对海探测,而对空探测距离相对较近;战斗轰炸机的气动布局并不适合追求高机动性;以及部分战斗轰炸机只能使用自卫用的近距格斗空空导弹,而不具备携带和发射更高性能的中距空空导弹和远程空空导弹的能力。
空战能力强悍的歼-16
从这个角度来说,战斗轰炸机只是飞行性能和部署能力都更好一些的轻型战术轰炸机,没有哪个国家的空军会用这玩意执行空中优势任务。举例来说,在中国空军的“金头盔”空战比武中,歼轰-7就从未被用于同歼-10、歼-11和歼-16等战斗机开展较量,歼轰-7飞行员中也从未有过哪怕一人获得“金头盔”
空战能力强悍的歼-16
而说到多用途战斗机,其底子就是正儿八经的用于争夺制空权的战斗机,虽然可以具备发射和投掷对面打击弹药的能力,但人家不会为了追求这种能力而让对空作战能力出现大幅度下降。还是以“金头盔”为例,参与比武的歼-16明显就是中国空军的一款四代半水平的空中优势战机,有着极其强悍的空战性能,这是战斗轰炸机之流不可能相媲美的。
歼-36效果图
至于说出自成飞之手的国产新型隐身战机原型机,或许是因该机庞大的体格和同样不菲的起飞重量,让一些人坚持认为其并不是第六代战斗机,而是用于取代歼轰-7的隐身战斗轰炸机。但还是那句话,功能相对单一的战斗轰炸机早已是一种落后的产物,被多用途战斗机所取代乃是必然的大趋势
歼-36效果图
在歼-36这里,其采用了带有双三角翼特征的钻石翼型。很明显,这是要以前端三角翼刺破空气,带来更好的高速飞行效果;而后端的三角翼则加大翼展,提高飞机升力。这种技术特点和所追求的性能,是只有强调在不同高度和速度状态下,均具备良好机动性的战斗机,才会拥有的。功能单一且不追求高机动性战斗轰炸机,则完全用不着这样,否则就是成本和性能的浪费。
战斗轰炸机已是落后机种
所以说,别再把歼-16和歼-36看成战斗轰炸机了,多用途战斗机和战斗轰炸机其实并不难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