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
2025年,中国铁建15名职工荣膺全国劳动模范,获奖人数实现历史性突破。在逐梦的征程上,他们以奋斗为光,照亮前行道路;以实干为炬,点燃高质量发展引擎。传承着“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铁道兵精神,铁建人始终怀揣着对梦想的执着,在追光之路上奋力奔跑,依靠劳动汗水和集体智慧,有力地支撑起基建强国的使命与担当。心怀理想,追光不止,向着心中的目标奋勇前行,书写出一份份丰盈、自豪的人生答卷。以平凡,筑不凡,致敬每一位在追光路上不懈奋斗的劳动者!
温晓辉获得部分荣誉
温晓辉,中国铁建大桥局二级测量专家、中国铁建特级技师,曾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总工会最美公路人、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交通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提起温晓辉,熟悉他的领导同事都会不约而同甩出一个词——较真。较真,是工匠精神的精髓,让他在测绘的道路上丈量着无悔人生。
励志之花在逆境中绽放
温晓辉工作居住的简易帐篷
1997年,21岁的温晓辉初入职场,便被分配到吉林省珲春至防川公路大盘岭隧道项目,那里山路崎岖,荒无人烟。彼时的工地,帐篷为房,通铺为床,山泉为饮。东北的冬天寒风凛冽,气温常跌破零下30摄氏度。开挖放线、衬砌台车校正、中心水沟放样……隧道施工测量繁琐不分昼夜,他时常顶风踏雪而行,深夜收工时,冰霜将靴子和裤腿冻结难以脱下,双脚麻木失去知觉。
当时的测量仪器以光学经纬仪、水准仪为主,隧道掌子面放样使用五寸台法,用经纬仪偏角法测量中线,水准仪测量高程。高程测量时,测量人员需要站到开挖面下面立尺,直面落石风险。一次测量放样作业中,三十厘米见方的石头轰然掉落,击飞了他手中的塔尺,惊险的场景至今令他心有余悸。
然而艰苦危险的环境和繁重的工作并没有吓退温晓辉,反而更加激发他负重前行的勇气和创新的决心。工余闲时,别人在打牌,他在看书;别人在闲聊,他在摆弄着各种仪器。仅有技校学历的他,潜心钻研专业技能,先后取得了全国优秀测绘工程奖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6项、辽宁省省级工法1项、中国铁建大桥局优秀工法一等奖2项、中国铁建大桥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中国铁建大桥局青年“五小”成果奖28项。
温晓辉获得的部分专利证书软件著作权
工匠之心在岁月中打磨
温晓辉在现场采集地形点
“要么就不干,要干就干好”,这是温晓辉一直以来的信念。2004年,时任测量班长的温晓辉在云万高速项目负责测量工作。这个项目是当时全集团公司最大的高速公路项目,温晓辉的工作量骤然增加到负责两座特大桥、一座大桥、两座隧道、十几座涵洞和路基的测量工作,面对从单一隧道测量到复杂路桥综合项目的跨越,他深感技术短板,虚心向专家求教,耐心摸索新领域的工作。大幅增加的工作量使得电脑成为不可少的工具,他白天钻研桩基、承台、墩柱、盖梁的精密计算,晚上挑灯学习电脑办公软件,硬是从“电脑盲”蜕变为技术骨干。
测量是工程施工的眼睛,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在复核奉云高速项目图纸时,他敏锐发现孙家沟大桥图纸上左线四号交接墩墩顶标高与计算出来的数据相差22.4厘米,及时纠偏避免了重大损失。
创新之心在经历中弥坚
温晓辉发明的隧道断面绘图软件
“既要效率,更要精度。”2003年,温晓辉首次接触CASIO-FX4800计算器,产生浓厚兴趣,数月钻研后,他开发出多款测量常用计算器程序,一举斩获多项集团公司“五小”成果奖。2009年起,他自学VB程序设计,耗时数年研发出测量助手软件、隧道断面绘图等软件,获得16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为解决夜间暗光环境测量问题,他发明“一种用于夜间或隧道等暗光线环境测量的塔尺”;为节省机械投入,他设计“一种路基电缆槽安装简易吊装机”优化施工安全的同时提升了安装效率;他革新的便携式施工测量用桩选用可降解材料,与以往相比选材更加环保耐用。
温晓辉发明的一种用于夜间或隧道等暗光线环境测量的塔尺
2019年,中国铁建大桥局集团“温晓辉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他以身作则,不断追求进步的同时积极带徒传技,将自己掌握的各项技能毫无保留地传给企业的新鲜血液。培养出2名全国技术能手,3名中国铁建技术能手,12名集团公司青年岗位能手,多名徒弟在行业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温晓辉带徒参加各类竞赛
“我们改变不了出身,但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从技校生到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温晓辉用半生诠释“天道酬勤”。他身披“最美公路人”、全国技术能手、天津市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却始终以谦逊姿态扎根一线。山川为卷,仪器为笔,他以匠人之心在测山量海中书写人生,用精益求精的执着,为时代工程标注下最精准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