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李雯 通讯员张海宇

近日,随着最后一户村民在土地分配确认书上按下红手印,这场纠缠八年的土地租赁纠纷画上圆满句号。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新区人民法院通过“法院+管理处+村委会”联动调解机制,成功让200余亩“沉睡”土地重回160余户农民手中,成为创新实践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样本。


图片5.jpg

2012年,周庄村160余户村民将200余亩土地出租给村民周某用于林木种植。前五年租赁费正常支付后,周某因经营困难无力继续履约,遇到“付不起租、管不了林”的双重困局,土地逐渐撂荒,村民陷入“守着地却用不上”的窘境。

今年3月,多户村民欲通过诉讼维权,但北戴河新区法院立案人员在详细评估后发现,该案存在涉及人数众多、林木归属不明晰、合同主体复杂等多重难题,若走诉讼程序可能面临周期长、成本高,甚至延误全年农时的问题。

面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新区法院迅速启动2024年创新建立的“多方联动联席会”。立案庭联合属地管理处、周庄村委成立专项调解组,法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调解,村书记带队逐户走访释法说理。调解组创新提出“法律框架+现实考量”双轨方案:一方面明确周某违约责任,另一方面引导村民正视土地现状,经过20余天连续奋战,最终促成村民与周某达成协议,由村委会重新丈量分配土地,村民们终于结束八年“望地兴叹”的煎熬。

“不用打官司也能要回土地,村民们都开心得不得了,法院真是把实事办到了老百姓心坎上!”周庄村党委书记周振杰说。调解成功后,村民自发组织前往法院致谢,鲜红的锦旗上“不忘初心,尽职尽责,依法依规,解决纠纷”的金字格外醒目。

此案是“抓前端、治未病”理念的典型实践,北戴河新区法院通过深化府院联动、源头共治,让更多纠纷得以化解在诉前,既解决了疑难问题,也切实减轻了群众诉累。目前,该院已将周庄案例纳入基层治理示范模板,推动更多民生难题在法治轨道上高效化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