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乔一樵
来源:乔一樵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情况:
遇到一个问题,常常要好久好久才能想明白;
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却往往语无伦次、逻辑混乱;
就连学习的时候,也总是比别人慢半拍,记性差、思考慢、反应不过来…
之前跟大家提到过一个观念:那些优秀的人,比如我们身边的学霸,与其说他们天生脑子就好,不如说他们从很小很小的时候,就养成了一些高效的思维模式,然后日积月累,到了现在思考就变得很快、学什么都能轻松学好。
所以今天这篇文章,就想跟大家分享四个很好用的训练大脑的方法。
1
重复思考一个问题
高中的时候我有一个习惯,就是:只要有一个问题有一个点我没搞懂,那一定是吃饭、洗漱、走在路上,几乎时时刻刻都在思考这个点——把一个问题/知识的每个环节都弄明白,捋不清楚就反复思考到捋清楚为止。
过程很折磨,但效果确实显著。当时特别喜欢研究数学逻辑,包括大学读计算机、我喜欢把一个程序/算法的每一步都捋清楚,而且是一遍遍地反复地捋,于是后面数学和计算机学起来都没有觉得太困难。
总结一下就是,当我觉得一个问题复杂、很绕的时候,我喜欢跟它死磕到底,直到我再想起它的时候、会觉得它一点都不绕,那才算把这个问题想清楚了。
过程大概是这样的:在最开始,对于我来说可能大部分问题都是很绕、很复杂的,然后把这些问题弄透彻之后,这个复杂等级就相当于是已经被我攻克了,接着就再去面对那些更复杂的问题。慢慢地,大部分的问题就都不再复杂,思考能力也就提上去了。
所以大家不要觉得自己听不懂是脑子不好,然后就去逃避那些复杂问题。可以把平常出现的疑问全都记下来,比如说写到对应笔记的旁边、或者单独集中地记到一块,然后想清楚了之后就打勾。
再然后,对于同一个问题,建议反复多次地回头去看。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知识、阅历是在不断增长的。所以一段时间后我们再回头看那些之前的问题,一定会有不同的理解、甚至作出不一样的解答。
也许当时觉得特别难的地方,现在理解会更透彻、思考的角度也会更全。
2
系统化思维
一直在跟大家提知识框架这件事,因为它真的很重要。每一个知识、每一个输入的信息,都不应该是孤立的。
所以说当你接触到一个新内容的时候,应该从下面这三个步骤来进行信息的加工。
第一,抓重点。
如何在第一时间抓到关键信息,发掘事物的本质,就要提高自己的信息吸收效率。
可以尝试两个练习:
1.关键词练习。一段内容看完之后,立刻从里面提取出来几个关键词,然后闭上眼,再尝试把核心内容还原出来;
2.分颜色划分。在做笔记的时候,黑色是原文、红笔划出重点和模糊的地方、蓝笔在旁边写自己的解释、还有实例,这样重点一目了然。
第二,联想。
把你的知识库全部调用起来,然后找谁跟它有相似点。
要知道如果一个知识它跟你熟悉内容建立的关联越多,那理解效果就越好。
一个练习的方法:随便选一个知识写在A4纸的正中间,然后进行头脑风暴,尽可能地发散联想出其它有关联的知识,不限学科和领域。
第三,知识结构化。
用表格、思维导图或者其他形式,把学到的东西进行分类整理。
这件事尽量自己去做,不要去看别人整理好的现成的——知识一定是在自己重新组织和整合之后才能掌握。
其实思考就是一个获取关键信息-整合信息-找出逻辑/联系-得出结论的过程。
3
思维可视化
大脑的思考过程是跳跃的,如果不把思维可视化出来,甚至都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逻辑有没有问题。
所以,当你有了一个想法/观念的时候、当你在理解、在学习的时候,应该把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语言或者图像表达出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输出。
这个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说做完一道难题后你可以画一个流程图来展示自己的思考逻辑链;看完一篇文章你可以画思维导图来分析文章的结构;学到一个知识你可以把它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概括地讲出来;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你可以简单地记下来,然后有时间了再多角度地论证、阐述你的想法,把它扩充…
这样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自我思维的整理。只有把思考说出来、画出来、写出来,才能把混乱的变成有逻辑的。
4
信息筛选+定期更新
大脑是怎么慢慢变迟钝的呢?
一,每天都在被动接收大量的无关信息;
二,生活一成不变,大脑产生惯性,很少主动思考。
所以对应的,
一是要提高信息输入的质量,比如说刷一些优质视频,屏蔽掉无关信息;
二是要定期更新自己的大脑,也就是做一些平时不常做的事情:偶尔出去旅个游、在饮食上换换口味、培养一个新的兴趣、接触新的领域,这些新体验、新尝试,就会刺激大脑保持活跃。
5
最后还想再给大家补充一个小点,我发现其实“玩”这件事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就比如我自己,因为个人兴趣,我平时几乎都会去看推理、解谜、策略类的东西,看别的内容的时候也是常常会思考这些视频、文章背后的本质、去求证它们的正确性。久而久之也能感觉到,这些事情是有给自己带来正面的提升的。
所以建议大家,尽量把思考变成一种习惯,融入到日常生活里,多去进行需要带上脑子的娱乐活动,少看无脑类内容。
ps:当然这只是一个建议,大家不感兴趣的话不用逼自己去做,毕竟玩的时候还是开心最重要。
Photo by Val Vesa on Unsplash
— THE END —
本号致力于“好文”推送,并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所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留言联系。
【必学线上课程】
【全面专业系统的管理服务体系】
陪伴企业成长——帮助企业持续管理能力改进
辅导/微咨询/实践工作坊/定制服务
为组织赋能——帮助企业管理绩效提升
线上/线下课程/专题内容
详情请咨询:
电话:010-65101109
微信:13811377374
提升管理功底,获得更多管理思想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