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怒江水电站的建设与否,社会上的争论已经持续了30多年。每隔一段时间,媒体上就会出现怒江水电站开发的报道。

与此同时,反对的声音也从来没有断绝过。相比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怒江的水量规模在建成水电站以后,要远远大于现在的三峡大坝。



不过,截止到目前,我国境内的所有大河中,怒江是唯一一条没有建设水电站的大河。

很多人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不进行建设,反对的声音和观点究竟是什么?要了解这些,就得深入怒江,去了解这条大河背后的详细情况。



水电站通过审查

时间回到2002年11月,云南省组织相关专家对在怒江上建造水电站进行了审查评估,并且形成了一致通过的审查意见。

当时计划建设的水电站为怒江六库水电站,具体位置是在怒江中游河段。



由于受到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当地不适合修建大型水电站,不过可以修建河床式中型电站。

按照当时的规划,整座水电站的工期为44个月,投资额度在7.6亿元左右。



水电站建成以后,在当时主要用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也有利于所在地怒江州产业结构调整。

虽然云南方面有所规划,但是水电站的建设很快就没了下文。到了2004年左右,规划正式胎死腹中。



发电量比三峡多,投资却很少

除了云南省方面的规划,国家层面的水电站建设在彼时也正进行论证。

怒江中下游的河段长度在742km左右,由于地形的影响,河段的落差达到了惊人的1578米,水能资源相当丰富。



按照当时的规划,整个怒江要打造两库13级的水电站,如果建造完成,比三峡大坝的1820万千瓦的规模还要大。

彼时,三峡的年发电量为846.8亿千瓦时,怒江水电站建成以后,规模将是前者的1.215倍。



发电量大,另一方面投资额度却很少,预算的规模为896.46亿元。正因为如此,从水电站的建设角度去看,这是相当不错的。

值得一提的是,还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家有关方面对于怒江水电站的开发就已经做了一些准备工作。



80年代,国家对全国的能源进行了普查,1989年的时候,怒江流域的水电开发也在普查范围之内,当时就已经在规划梯级水电站的建设了。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早有规划,为什么始终推进不下去呢?



地震风险高,不应建设大型水电站

现在很多网友认为反对者主要是环保人士,但实际上,民间环保组织的反对声音其实并不大。

围绕水电站是否建设,真正的分歧还是在专家内部,尤其是参与评估的专业人士,他们的意见并不统一。



比如在2011年2月份的时候,地质界的4位专业学者就以联名信的方式给国务院领导写信,提出在怒江修筑多个大坝,做法风险太大。

怒江流经区域正好处在喜马拉雅板块边缘,所以这里的地质条件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



在流域范围内,有一系列规模很大的区域深断裂带,这些断裂带地震活动频繁,如果要修建水电站水坝,是需要尽力避开的地方。

1976年,怒江流域就发生过里氏7.3级的龙陵地震。从地质的角度去看,断裂带所处的区域,地震活动和断层的关系相当密切。



反对在怒江建造水电站的专家认为,怒江上的断裂处于活跃状态,而且不是现在才最新发现的,在地质学界,这是共识。

业内人士指出,从地球第四纪以来,整个怒江地区火山喷发区域地热现象异常,再加上频繁的地震活动,都能说明这一地区的断裂带到现在还处在激烈的活动之中。



整个怒江断裂,再加上澜沧江、金沙江、红河断裂,共同构成了更大规模的断裂系。

我国西南地区以及东南亚地区近代以来的7级以上的大地震,都是被这些断裂带所控制着。



以上是一些地质专家的反对意见,而对于一些支持建造水电站的专家来说,他们认为上述的观点并不充分。

比如在2011年的时候,中科院院士,同样也是水库大坝抗震专家的陈厚群就表示,水库的抗震安全在概念上应该和抗震以及抗断裂带区分开来。



陈厚群认为,大坝可以做到抗震,但是要做到抗断裂带是相当困难的,或者说现在的建造技术根本就做不到抗断裂带。

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认为断裂带风险,对大坝和水电站有影响,实际上是混淆了概念。



简单来说,就是所有水电站的建设,不管建在什么区域位置,都会做到抗震安全。至于断裂带的风险是尽量规避,但从人为的角度来看,实际控制不了。

因为断裂带深入地下,可以影响地面上的人类活动,人类却难以深入地下去改变断裂带的活动。



按照这种情况,对于存在断裂的区域,关键要看断裂带是否活跃,而不是去考虑完全避开断裂带。

断层是否在活动?

关于这一点,业内人士多年来其实也一直在争论。



水电部门在选址的时候也在进行判定,持有不同观点的专家争议的声音也很大。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认为,我国在西南地区进行水电开发,地震风险是不能够完全避免的,只是风险有大有小。



整体上来看,云南东部地区的地震风险较小,中西部地区的风险则较大。按照一些研究员此前的调查研究,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风险最大的其实是金沙江。

相比之下,怒江和澜沧江的地震风险则相对较小。



具体来看,根据怒江流域6个水电站的资料,只有1个位于怒江南边的水电站具有断裂活动的相关数据。

换言之,已有的水坝都避开了怒江断裂带,即便是在一些断裂带上,也没有6级以上地震的记录。



有的水电站所在的区域历史上有过地震记录,但是这些区域完全不在断裂带上。

因此,在支持的专家看来,尽量避开断裂带,避开地震活动的区域,就能规避风险。



但是,反对的观点认为,哪怕只存在一个断裂带,就能证明怒江流域存在断裂,风险因素就不能够避免。

尤其是这些断层是否处在活动期,依照目前的技术手段,实际上也不能够确切得出结论。



正是由于分歧相当严重,究竟是见还是不见,多年来并没有形成任何统一的意见。

另外一种观点随之就出现了,既然双方的意见都认为大坝不能建在活动断层上,能否避开活动断层,找到断层之间的安全区域呢?



安全区域是否存在

所谓的安全区域,又可以称之为安全岛,也就是避开地底的活动断层,在断裂带之间寻找安全的区域。

支持采取这种方案的专家认为,如果能够探明相关的空间区域,避开活动断层一定的距离,就可以避开地震发生时对地面建筑的直接破坏。



比如在汶川地震的时候,彭州市的白鹿小学正好位于断层之上,所以地面上的房屋损毁严重。

不过,小学内的另外两栋教学楼由于稍微避开了断层,所以在地震中并没有发生倒塌,只是发生了轻微开裂。



不光在国内,1995年的日本阪神大地震中以及1999年的土耳其地震中都有类似的情况。

所以在支持者看来,只要把活动断层的位置找到,然后避开这些区域,就能够保证水坝的安全。



反对者认为,在怒江流域的断裂带,彼此之间的间距太小,也就导致所谓的安全岛区域很小。

这样一来,在地面上建设水坝就无法避开断裂带,而且施加的巨大压力还会对地底带来很大影响。



换句话说,如果在怒江流域建造大型水坝,其产生的风险只会累积而不会减少。

围绕上述领域的诸多情况,地质领域的专家多年来一直在争论交锋,而且除了地震风险外,怒江流域还存在泥石流的风险。



怒江流域的地质环境很脆弱

怒江流域不但落差大,两岸的山坡更是相当陡峭。怒江流域中段的最窄处只有21km,江面到分水岭落差大于3000米。

整个怒江流域两岸分布着云母片岩板岩层,其中的岩石强度很低,极易破碎风化。



尤其是经过雨水浸泡后,还会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每年的暴雨季节,整个怒江流域降水量较大,泥石流以及巨大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大。

在一些地震专家看来,由于整体上的地质环境脆弱,即便大坝所在的区域不存在断裂带,但是也有可能会发生6级左右的地震。



哪怕是不发生地震,日常下雨也可能会引发崩塌滑坡,如果叠加地震隐患,这种滑坡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换句话说,一旦真的发生大规模的泥石流,大坝整体能否抵抗得住?能否应对泥石流的冲击威胁?



正因为争议声音很大,所以在怒江上的水电开发建设一直很慎重,环保部原副部长也曾表示,对于怒江水电开发不能操之过急。

不过很多人并不知道,虽然怒江主干至今没有开发水电项目,但是怒江的支流早就开发出了一系列小水电站项目。



小水电站90座

截止到2016年,怒江66条支流上,已经建成和等待建设的小水电站至少有90座。

庞大规模的背后说明很多水电项目开发时间很早。



实际上,还在2008年,在怒江支流水电的所有开发项目中,各个企业投资的额度就超过了60亿元。

从这一点就能说明,反对者的声音虽然一直有,但其实并不大,并不能改变水电企业在当地进行的各种开发。



而且从客观的角度来看,这些小型的水电项目相当于是在为未来的大型水电积累经验。

即便发生地震或者是其他地质灾害,由于水电站的规模不大,其带来的风险也不会太大。



所以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围绕怒江是否开发大型的水电项目,整体上的态度应该还是会比较慎重。

结语

除了地质风险以外,在怒江流域开发大型的水电项目,还要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等一系列因素。



怒江流域人烟稀少,大多数地段地形险峻,根本没有修筑公路,峡谷的生态环境保持着原始风貌。

一旦修建大型的水电项目,大坝会对原来的水体构成破坏,输电线路也会摧坏这一地区的原始自然风貌。



从当地民众的角度来看,绝大多数居民生活在峡谷底部的平坝区域,如果建设大型的水电站,数十万的居民就得移民。

将他们安置在哪些地方?移民之后会不会发生返贫问题?多年来,围绕这一点也一直在争论。



而且还有一点,即便在怒江上建成了大型水电站,当地的老百姓却用不上这些电,因为这些电力都要进入主电网。

如果单独拉一条线来满足当地人的用电,由于怒江流域地形相当复杂严峻,修建成本以及电费费用又会高出很多,根本就是得不偿失。



正因为上述情况,再加上原本就存在的地质风险,所以大型水电的开发一直是慎之又慎。

参考资料:
《怒江水电再交锋:从生态到地质的延伸》 第一财经日报 2011 年4月6日
《怒江水电复活背后推手》 华夏时报 2016年5月10日
《怒江水电站为何应缓建》 北极星水力发电网 2016年8月5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