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个关注不迷路
比如以次充好、虚假宣传、实际与标注成分不同等等。
最近,有网友发帖称,自己在超市里的买的鸡蛋有问题,实际克数与包装上标注的明显不符。
在他所发布的视频中,鸡蛋外包装上标注的净含量为600克,而经过他现场用手提电子秤测量,实际含量却是890克 ,足足多出了290克。
为了搞清楚真相,记者与顾客在该超市随机抽查了多个鸡蛋包装,实际含量均比标注多出了不少。
为此,超市工作人员表示,或许是厂家在放鸡蛋的时候,数量上有些差异造成的。
按理说,顾客买到的鸡蛋实际重量比标注的多,难道不是“占了便宜”吗,怎么这位网友还不乐意呢?
据他称,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是担心给了太多,或许是这批鸡蛋的日期被篡改过,担心不够新鲜。
带着这些疑问,顾客联系上了供应鸡蛋的厂家。
没想到,厂家工作人员听到顾客的质疑,一下就绷不住了,用一句“我给你多又没给你少”马上就怼了回去。
据厂家的解释,鸡蛋外包装上的日期,也并非是鸡下蛋的日期,不可能当天下蛋当天就能上市售卖。
之所以多放,是因为相关部门对于预包装商品有着严格的规定,为了防止惹麻烦,厂家一般都会多放一些。
这位工作人员也表示,厂家这也算是给消费者的优惠,你如果不想赚便宜大可以不买,没必要借此找茬。
听到厂家的回复,这位顾客也表示不再继续追究,然而此事并未就此终结,网友们对此有不同看法。
有人表示,占便宜还要挑刺,这种人的脑子里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确实,在一般人看来,吃亏的事要计较,占了便宜还不该偷着乐吗。
也有部分网友支持这位顾客的做法,认为他的“较真”是有道理的,毕竟商家甘愿吃亏的事太少见了,不排除有坑的情况。
有这种心理很正常,毕竟有句老话说得好,“买的不如卖的精”,再说商家改日期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在弄虚作假这件事上,永远都不要轻视一些商家的“智慧”。
去购物网站上看看,各种类型的喷码机应有尽有,喷墨、激光等等的日期码都能搞定。
而据知情人透露,临期商品改码几乎成了一种行业内默认的规则,有的厂家还会配合提供新的瓶盖、包装袋。
这么一来,厂家不用担心有退货,经销商不用操心库存,倒霉的只有消费者而已。
当然,也有持中立观点的网友,认为双方的矛盾只是一场误会。
顾客的担心和厂家的好心都没有错,如果非说有错,可能错在日益浮躁的经商环境导致消费者被坑害的事情太多,以至于“无商不奸”的观念太于于深入人心。
且不说生鲜、农贸市场中屡禁不止的“鬼秤”现象,即便商超中售卖的包装商品乱象也是频发。
这两年,直播带货频频翻车,就好像三只羊被曝出的“月饼”事件,内地生产的月饼,非打着香港的名义出售,况且“挂羊头卖狗肉”的事件也不只是这一起。
国内很多商品,惯会给自己起一个“高大上”的名称,这样就从一个本土商品摇身一变成了“洋品牌”,立马身价倍增。
如此种种,人们经历得多了,自然就对“占便宜”这种事抱着警惕心理。
事实也证明,往往看上去有便宜可占的东西,背后都有些“讲究”,不是质量有问题,可能就是临近了保质期。
这样一来,像这家鸡蛋供应商的做法,被消费者误解也就不难理解了。
站在商家的角度,自己给顾客提供了优惠,还要被质疑,心里不舒服很正常。
不过,如果能够在终端售卖时,做一个善意提醒是不是就省事了很多。
而且,面对顾客的质疑,好好解释也就行了,没必要火气这么大的怒回去,毕竟顾客也不清楚厂家多放的原因是什么。
而作为消费者来说,有警惕心当然是好事,却也不必太过于“草木皆兵”,鸡蛋这种日常消耗品,通常流通的都很快,在日期上做文章的可能性并不大。
说到底,这位顾客的做法并没有错,不管吃亏还是占便宜,搞清楚真相都很重要。
对此,大家怎么看,如果换成是你,你会怎么做?
点赞、关注、转发、在看都是鼓励,喜欢点个关注吧
封面·配图 / 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浙江卫视《1818黄金眼》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