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生气的时候觉得肚子疼,紧张的时候感到恶心想吐,工作压力大的时候容易拉肚子,悲伤难过就会没有食欲,什么都不想吃,高兴的时候就胃口大开……”

情绪为何能影响胃肠道功能?

其实这跟肠-脑轴密切相关。

肠-脑轴是肠道和大脑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通路,肠-脑轴为很多身心疾病提供了治疗思路。

调节肠道菌群可以改变情绪

在人的肠道内,活跃着100万亿个微小生命体—“肠道菌群”。这些肠道菌群通过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途径影响大脑功能,对人的情绪有着重要影响。

人体50%的多巴胺(俗称快乐因子)和95%的5-羟色胺(俗称幸福递质)就是在肠道中产生的。它们是稳定人的情绪,提升幸福快乐感知的关键激素。

如果肠道菌群失衡,幸福快乐因子的分泌便会随之减少,人更容易焦虑、抑郁,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上图蓝色箭头表示影响菌群-肠-脑轴的因素:饮食、先天遗传、相关的表观遗传学、出生时的分娩方式、环境、药物、运动。

红色箭头表示受菌群-肠-脑轴影响的各种行为:包括饮食摄入、认知功能、压力、社交行为、恐惧情绪。

恰当干预肠道菌群可以起到缓解焦虑抑郁、改善认知。

动物实验研究发现,改变肠道菌群后,小鼠的神经生化发生明显改变:柠檬酸杆菌感染的小鼠焦虑行为增加;含益生菌饮食饲养的小鼠,应激水平降低、焦虑抑郁行为减轻。

调节肠道菌群的3种方式

摄入足量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营养素,为改善胃肠道功能的关键营养素,可以调节肠道微生物菌群,对于维持正常的胃肠道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包括:全麦制品,水果,蔬菜,豆类和坚果等。

控制添加糖摄入

高脂高糖饮食会改变肠道通透性和血脑屏障完整性,使炎症相关化学物质释放增加、减少神经元增殖,引发焦虑抑郁情绪。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日摄入添加糖不能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生活中还要注意减少这些添加糖的摄入:白糖、红糖、甜饮料、甜食、蜂蜜、果汁。

保持运动习惯

运动不仅有益于保持良好的心肺耐力,还可以增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改善肠道健康。

建议成年人每天保持至少3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并且尽可能减少久坐不动的时间。


适量补充益生菌

研究表明,摄入足够数量的益生菌可以调节血清中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的水平,从而改善应激反应,降低抑郁、焦虑水平;也可以修复肠道通透性,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

服用益生菌可以增加与肠道健康有关的菌群,但是不同的益生菌补品含有的菌株不同,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同。

选益生菌也要做功课,怎么挑选才靠谱呢?

●看剂型:要能更好保护益生菌活性,效果更稳定;

●看菌种:只有科学配比,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看菌株:必须标识齐全,有菌株名、菌株号(如同身份证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