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光阴流转,豫剧焕新出彩。5月5日,“豫见新生·戏韵无限”2025豫剧艺术潮流周在郑州商都阜民里文化街区圆满落幕。作为去年商丘古城“豫剧文化艺术周”活动的创新延续,这场由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智慧化中心主办的文化盛会,以“非遗活化、豫剧出圈”为核心,将活动落地郑州潮流地标阜民里文化街区,并联动郑州各大网红地铁站、商城遗址等城市文化符号,通过“传统艺术+都市场景”的融合焕新,为豫剧传承注入年轻动能。



地标快闪破圈,豫剧“跃”入城市烟火

相较于去年商丘古城“古风沉浸式”场景,今年活动以“城市即舞台”为理念,突破传统剧场边界。活动开幕前夕,豫剧演员团队在郑州各大网红地铁站、商城遗址等地标发起快闪预告,通过片段式的创意演绎,吸引年轻人驻足互动。主会场阜民里街区巧妙融合传统戏曲元素与潮流街区氛围,豫剧打卡点、霓虹灯牌与戏曲舞台交相辉映,游客可随处打卡拍照,感受传统与现代的碰撞魅力。





新老同台传承,经典焕发青春光彩

大剧场内,王惠、袁国营、关小凤、陈新琴等豫剧名家轮番登台,倾情演绎《桃花庵》《花木兰》《三哭殿》《穆桂英挂帅》《战洪州》等经典剧目。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邀约的豫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王惠,其以《花木兰》经典唱段点燃全场热情。作为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两度“文华奖表演奖”得主,王惠的表演刚柔并济、气韵磅礴,再现了豫剧艺术的巅峰水准。今年央视春晚戏曲节目《声动梨园》中,她正是凭借此唱段引发全网热议。活动现场,不少观众感慨:“没想到在阜民里街区也能零距离感受春晚名家的风采!”与此同时,新增的“豫剧小剧场”板块邀请青年演员打破固定舞台限制,以更具活力的表演形式诠释经典角色,观众可边走边看,体验“戏在身旁”的沉浸式观演乐趣。







非遗市集焕新,体验升级触手可及

非遗市集延续去年“非遗+体验”模式,进一步强化互动性与年轻化表达。今年的非遗市集了汇聚银饰锻制、汴绣、钧瓷等30余项非遗技艺,匠人们现场展示技艺,游客们有机会参与制作汴绣、香囊等,感受指尖上的文化传承。一位带着孩子参与的家长感慨:“孩子原本对非遗没有概念,但通过动手实践,他不仅学到了知识,更爱上了这些文化瑰宝。”



线上线下联动,全民共享文化热潮

活动收官当日,豫剧名家关小凤以经典剧目《穆桂英挂帅》选段压轴献唱,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活动期间,豫剧快闪巡游、名家表演、小剧场互动、非遗传承人技艺展示等内容通过短视频及社交平台广泛传播,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文化热潮。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智慧化中心主任李全民表示:“从商丘古城的‘古韵深耕’到郑州街区的‘潮流破壁’,我们始终探索让豫剧融入当代生活。青年演员的加入、城市地标的联动,正是非遗‘青春化’传承的关键一步。”





古城同频共振,豫剧薪火相传

五一期间,商丘古城同步推出"梨园争艳,唱响古城"主题活动,与郑州豫剧周形成呼应。活动以豫剧大舞台为核心,精选《三休樊梨花》《包青天》《铡西宫》等经典剧目,连续五日轮番上演;同时举办跨豫、鲁、苏、皖四省的戏迷擂台赛,吸引数百名爱好者同台竞技,以直播互动、戏友打分、名家点评等展现形式,点燃群众参与热情。商丘古城通过"传统展演+全民互动"的模式,让豫剧在千年城垣中焕发新声,进一步彰显"戏窝子"的文化底蕴,为豫剧传承注入持久活力。





结语:以城为幕,戏韵新生

曲终人未散,戏韵永流传。当豫剧的锣鼓声在阜民里的夜空下渐息,传统文化的创新之火却愈燃愈旺。2025豫剧周以郑州为舞台,用城市地标重构文化语境,以青春力量重释经典内核,让非遗从“戏台之上”走入“烟火之间”。以潮流为媒,以匠心为魂,豫剧文化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续写辉煌篇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