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登记条例》5月10日起新规实行——结婚不再需要户口本了。当年围绕颁布婚姻法而推出的沪剧《罗汉钱》现在看来依然有着现实意义。这部上海沪剧院的经典剧目如今已传承到第三代,5月20日在沪首演新版后,旋即将参加5月24日在武汉举行的第四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传统艺术与当代社会治理,在上海声音里得到交融、传承与共鸣。剧中,脍炙人口的《燕燕做媒》是几代人的视听记忆,还出现在电视剧《繁花》中,汪小姐去爷叔家与宝总等一起搓麻将的片段中……


《罗汉钱》的时代记忆与艺术丰碑

1952年10月17日首演于北京市北京剧场的沪剧《罗汉钱》,改编自赵树理的小说《登记》。由丁是娥、解洪元、石筱英、邵滨孙和筱爱琴五位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主演,是华东区代表团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的演出剧目之一,获得剧本奖、演出奖。《罗汉钱》里的罗汉钱,是一枚铜钱,也是两代人的爱情信物。农村青年李小晚与张大匠之女艾艾相恋,私下以罗汉钱订终身,但遭到以村长为首的老一辈反对。艾艾之母小飞蛾无意中发现女儿的罗汉钱,回忆起自己20年前也曾以一枚罗汉钱订婚,也被父亲拆散。于是,她决心支持艾艾与小晚的婚姻自由……


《罗汉钱》的成功标志着沪剧迎来了新的历史时期,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剧种。该剧首演后,被全国各省市几十个剧种移植,还拍摄了电影版。时隔七十多年,《罗汉钱》焕新出发,不仅是一部经典剧目的舞台重生,更是对现实主义创作的致敬与传承。

率先上海公演随后亮相南戏盛会

即将启幕的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是中国南方片戏曲艺术最高水平的盛会。此次会演,全国仅17台大戏、12个折子戏入选,而《罗汉钱》是上海唯一的入选大戏。

《罗汉钱》剧组已进入赴汉演出的“冲刺阶段”,将在未来三周内开展多轮全流程响排,从唱腔身段到舞美灯光进行精细化打磨,力求重现经典的同时注入当代舞台美学思考。同时,5月20日沪剧《罗汉钱》将在外高桥文化艺术中心进行公开试演。


从2017年起,南戏盛会便汇聚了沪剧、越剧、淮剧、黄梅戏等南方多个剧种的精华,成为展示戏曲传承创新成果的重要平台。沪剧院曾于2019年和2023年两度携精品力作《敦煌女儿》和《陈毅在上海》参演,两部作品分别以文化传承与时代命题为经纬,既延续了沪剧的市井烟火气,又以现代舞台美学赋予传统戏曲新的生命力。

沪剧传承创新沪剧名家各有希冀

上海沪剧院与SMG七彩戏剧,还将以《罗汉钱》为起点,开启“戏曲+数字”联合宣推计划,以传承非遗文化为初心,打造集在线观看、戏剧资讯、互动交流、文化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戏曲文化平台。SMG将对《罗汉钱》各个时期的版本,都将进行梳理与4K修复。


该剧导演沈刚表示,一方面要坚守沪剧精髓,保留其独特的音乐风格、表演形式和文化内涵;一方面要结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和时代发展。沪剧名家茅善玉,也是丁是娥的徒弟,她期待沪剧院的年轻人也能继续传承沪剧艺术的血脉。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上海沪剧院党总支书记张洁强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沪剧在当下如何守正创新,如何焕发海派文化的魅力,需要关注上海声音的每个人的齐心协力!

原标题:《电视剧《繁花》里的《燕燕做媒》出自沪剧《罗汉钱》将参加第四届全国戏曲会演》

栏目编辑:黄永顺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朱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