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缓解停车难,不少城市小区建设了机械停车库。记者走访发现,机械式立体停车库对节省空间、补充城市车位起到一定作用,但部分设备在实际应用中既用不到又拆不掉,变成停不了车的“僵尸库”,给群众日常生活带来不便。(据《半月谈》报道)

近年来,为缓解城市停车难问题,许多小区配建了机械式立体停车库。然而,这些造价不菲的设施却频频陷入“既用不到,又拆不掉”的尴尬境地,成为占用空间的“僵尸库”。这一现象背后,暴露了规划短视、管理缺位和利益博弈等多重问题。

机械停车库的闲置,首先源于设计与现实需求的严重脱节。目前,大多数机械车库仍沿用2015年发布的《车库建筑设计规范》,以传统燃油车为标准设计车位尺寸和承重。然而,随着新能源车的普及,问题随之而来,同级别的电动车普遍比燃油车更宽、更重,导致许多新能源车主被迫放弃使用机械车位,甚至因强行停放引发轮胎挤压、后视镜刮擦等问题。

部分机械车库因年久失修,钢架锈蚀、机油泄漏等问题频发,不仅影响车辆安全,甚至存在结构隐患。某小区业主反映:“自家的机械停车库才是最考验车技的地方,稍有不慎就会剐蹭。”这种“建而不用”的局面,使得原本为解决停车难而投入的资源,反而成了新的负担。

机械车库沦为“僵尸库”的另一个关键原因,在于开发商为满足规划配比要求而采取的“凑数”策略。许多城市规定,新建住宅必须按“一户一车位”标准配建停车位,但地下空间有限,开发商便选择以机械车位充数。入住后才发现大量车位根本无法使用。

更荒谬的是,即便业主集体要求拆除,也面临重重阻碍。机械车位属于开发商固定资产,拆除需经规划、住建、产权单位等多方审批,程序复杂。同时,拆除后可能导致小区车位总数不达标,影响验收合规性。于是,这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机械车位,只能长期闲置,占用宝贵的停车空间。

机械车库的运维成本远超普通车位。作为特种设备,它需要专人操作、定期检修,单个车位的年维护费用可达数千元。然而,许多小区物业为节省开支,选择关闭设备,导致机械车库长期停用,甚至锈蚀报废。

此外,部分开发商为降低成本,采用二手设备临时应付验收,这些设备故障率高、安全性差,进一步降低车主使用意愿。缺乏专业管理的情况下,机械车库从“便民设施”变成了“摆设”。

要让机械停车库真正发挥作用,需从规划、管理、技术三方面协同发力:修订《车库建筑设计规范》,提高车位尺寸和承重标准,适配新能源车需求;优化审批机制,对已闲置的机械车库,简化拆除或改造流程,允许业主通过协商调整车位配置;引入专业运营,鼓励第三方停车管理公司介入,通过智慧化改造(如全自动停车系统)降低运维成本。

机械停车库的初衷是解决停车难,而非应付政策考核。若继续放任“建而不用”“拆而不掉”的乱象,不仅浪费社会资源,还会加剧小区停车矛盾。唯有打破利益藩篱,以实际需求为导向,才能让这些“僵尸库”真正活起来,成为便民利民的实用设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