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在昨天(其实半个月前就写完了,只是一直留着没发)发布了一篇关于苏联军队留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缴获的德三军队步枪的短文,而这篇文章我感觉流量和阅读量都很还错,所以我打算趁热打铁,就在昨天又写了一篇关于苏联军队留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缴获的德三军队冲锋枪的文章在今天发布。

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德三军队冲锋枪,那么我想就有必要从头回顾一下那个国家冲锋枪的发展简史。



大家都知道,德三军队的冲锋枪是伴随着德二军队的MP-18.冲锋枪出现正式开始的。



具体的说,MP-18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不久进入德二军队的,勉强算是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斗,在战争结束之前,德二军事工业只来得及制造完成了17000支MP-18并把其中大约10000支交付德二军队。



而在那次世界大战结束和徳二垮台后,继承德二的魏玛国又开发了很多MP-18的改进、衍生(例如MP-28)型号,由于无论是1918年还是魏玛国时期其实距离第二次世界大战其实都没有多少年,加上战争末期穷途末路的德三军队曾经使用了各式各样的老式武器,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苏联军队都有可能缴获并且留用MP-18和MP-28冲锋枪这类历史可以追随到上一次世界大战的老旧武器。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历史上魏玛国的冲锋枪并没有从MP-28直接进化到MP-38,因为在当时1932年,该国有人设计出来了BMP-32冲锋枪。



而在2年以后,BMP-32的改进型BMP-34也诞生了,不过考虑到后者(BMP-34)当时主要用来出口,所以苏联军队缴获到这种武器并且留用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相对来说,和更晚出现MP-35(35代表设计年份,实际上这种武器被德三军队接受的时间是1939年)被苏联军队缴获并且留用的机会应当大一些,因为这种武器1940-1944年的产量大约为40000支并主要供应德三闪电部队。不过在那个国家接下来出厂的仍旧不是大家熟知的MP-38或者MP-40,因为在1936年EMP“埃尔玛”出现了。



虽然当时EMP“埃尔玛”的定位和BMP-34差不多,都是主要供出口的,累计产量不过一万支左右,但还是有一部分装备德三闪电部队并且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所以尽管各种BMP冲锋枪装备德三军队的数量很有限,但考虑到当时德三军队确实使用过各种BMP冲锋枪,所以它们被苏联军队缴获并且留用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考虑到战争初期苏联军队,尤其苏联游击队缺乏自动/速射武器的背景下这种可能性就更大。



再往下,该MP-38/MP-40出厂了,坦率的说,这两种武器是在徳三大举扩充军队和追求更便宜冲锋枪的背景下出现的。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很多人印象当中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三军队的冲锋枪普及率很高,但实际上当时德三军人能够使用冲锋枪的一般也就是班长这类军人而已,论冲锋枪的普及率,德三军队远远比不上当时的苏联军队。



由于MP-38/MP-40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德三军事工业生产、德三军队装备使用的主要冲锋枪,所以当时苏联军队使用并且留用的十几甚至几十万支德三冲锋枪应当也主要是这两个型号。



当然严格的说起来使用过苏联军队缴获的MP-38/MP-40冲锋枪的也不仅仅是苏联军队,因为苏联人曾经向河内支援过一部分这两种武器拥有其同高卢国和花旗国的武装斗争。



而且,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了80年的今天,但在莫斯科的军械仓库里依然保留着一部分MP-38/MP-40冲锋枪以备不时之需。



甚至在如今的莫斯科广告上,仍然可以不时的可以看到一些这两种武器的仿制品出现,这也算是可以看作是那个国家对这两种战利品武器的的怀旧情结延续至今的体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