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蹲在田埂上吧嗒旱烟,眼瞅着绿油油的麦田发蔫。五月初的天本该热烘烘,偏生连着三天刮北风,气温直降十度。



村头大喇叭喊“倒春寒来了”,可地里的麦穗刚灌浆,正是怕冻的时候。李大姐抱着一筐防冻剂往田里跑,脚底下打滑还摔了一跤:“前年就因为这鬼天气,麦子减产两成!”年轻的小赵却不信邪,叼着烟卷晃悠:“天气预报说下周升温,冻不坏的,别瞎忙活。

”田边的老槐树哗啦啦掉叶子,像在给庄稼人敲警钟。镇上农技员赶来时,地头已经围了七八个老汉,手里攥着发黄的叶片直叹气。

“穗期受冻,轻则瘪粒,重则绝收。”农技员蹲下身扒拉泥土,“去年邻县就有三万亩麦子遭了殃。”王大爷蹲在地上搓土块,嘟囔着:“‘小满不满,芒种不管’,老辈人这话今年咋就不灵验了?



”村东头的育苗棚里,塑料布被风吹得哗哗响,刚出苗的西瓜苗蔫巴巴趴在地上。承包大棚的刘叔急得直拍大腿:“每茬苗成本两千块,要是全冻坏,半年活儿白干!”村口小卖部挤满了买防冻药的人,货架上的喷雾器转眼卖空,老板娘边收钱边叹气:“这天气,比病虫害还难缠。

”地里的情况一天比一天糟,麦穗尖儿开始泛白,像是被人撒了把石灰。小赵蹲在自家田头不说话,手里的烟头明明灭灭——他发现自家麦子比别家冻得更厉害。

农技员带着仪器来测地温,对着记录本直摇头:“地表温度连续三天低于十度,花期作物最遭罪。”村里的老把式们凑在一起商量,有人说该浇水保温,有人说该打叶面肥,争得面红耳赤。“依我看,还是得听老天爷的。



”张大爷吧嗒旱烟,“可咱庄稼人靠天吃饭,啥时候能不靠这捉摸不定的天?”这话让大伙儿都沉默了,只有北风呼呼地刮过田野,卷起几片枯叶。

镇政府送来的防冻物资到村口时,不少人眼睛都红了——来得及时,可遭过冻的庄稼还能缓过来吗?农技员蹲在田里教大家打药,手指着远处泛白的麦田:“现在补救,能保一半收成就算万幸。

”夜里突然下起小雨,冰凉的雨点打在窗台上,像敲在庄稼人的心坎上。



刘叔冒雨往大棚里添草帘,嘴里念叨着:“多盖一层是一层,总比眼睁睁看着苗冻死强。

”第二天清晨,太阳总算露头了,可地里的麦子还是没精神,让人心揪得慌。

村头的黑板报更新了,用粉笔写着“应对倒春寒,科学管护是关键”,下面画着几株饱满的麦穗。王大姐看着自家麦田叹气:“就算今年挺过去,明年呢?



后年呢?这老天爷的脾气,咱啥时候能摸准?

”这话没人接茬,大伙儿都知道,靠天吃饭的日子里,总有说不完的担忧。远处的麦田在风里摇晃,像是无数双求助的手,让人心疼。

我站在地头看着这一切,心里直犯堵——庄稼人一年到头流汗出力,最怕的就是这说变就变的天。“往后啊,得多学技术,多备几手。”老张碾灭烟头站起身,“靠天不如靠自己,这话总没错。



”可他转身时,眼神还是忍不住往麦田里飘,那眼神里有不甘,有担忧,更有说不出的无奈。田里的麦苗还在挣扎,而庄稼人的心,也跟着这天气起起伏伏,没个安稳。谁能知道,这场倒春寒过后,秋天的粮仓里,到底能打下多少粮食呢?

这事儿,就像天边的云,谁也说不准,却让每个庄稼人都揪着心,盼着好收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