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位于烟台市福山区张格庄镇地界上的峆㠠寺相当热闹——这不仅是因为眼下还处在五一假期中,更重要的是本日正逢农历四月初八,系当地传统“赶山”(注:山会、庙会这两个概念在过去有些区别,如今基本通用,本文中有时用赶山,有时用庙会,称呼不完全统一)的日期。从网络报道的情况来看,此次“赶山”设置了不少活动,比如“海洋大集”、非遗庙会、大樱桃嘉年华等等,可谓内容丰富,吸引了不少游客现场参与。
查询资料可知,农历四月初八在佛教中为“浴佛节”。因此,不少地方都有在当日举办庙会的传统。以胶东半岛为例,四月初八赶山者,非仅福山张格庄镇一家,莱州市的沙河镇亦有此习俗。
沙河交通发达、人口密集,向称胶东名镇,当地“四八庙会”自然也可谓繁盛,上世纪三十年代编纂《四续掖县志》在当地庙会名单中就收录有“沙河庙会”。值得一提的是,按照《四续掖县志》的记载,仅该县范围内就有四处地方在“四月初八”赶庙会,即沙河庙会、大朱乡大悲寺庙会、过西村药王庙庙会、八区兴隆寺庙会(注:兴隆寺旧址位于柞村镇东朱宋村附近的盖平山)。
另据其他史志记载,青岛市南区的湛山寺、即墨区田横镇的黄山、莱阳市的龙旺庄、栖霞市的观里、海阳市的凤城等地,同样都在四月初八赶庙会。
大凡来说,山会、庙会等形成,最初都与相应的宗教场所有关,比如佛寺、药王庙以及碧霞元君祠等。随着历史的变迁,很多寺、庙、祠都已不复存在,但赶庙会(山会)的传统仍延续下来。
不过,延续归延续,由于大多数山会和庙会的举办地点是在乡下,其热闹程度难免会随着乡村人口的萎缩而下降。如今不少地区的山会和庙会只是空有其名,既无寺庙作为依托,亦无唱戏等文艺演出,唯有摆摊售货,形式上已近似于赶集。
(配图为往年张格庄镇大樱桃收购场景)
相对而言,福山张格庄镇“四月初八”赶山不管在形式上还是热闹程度上,总体还维持着不错的效果。这主要得益于四方面的因素。其一,峆㠠寺前些年得以复建,使得赶山有了适宜场所作为依托;其二,张格庄镇以种植大樱桃而闻名,而农历四月初八通常临近樱桃开始上市的“小满”节气,此时隆重赶山,可以借力为大樱桃推广造势;其三,张格庄镇地处烟台近郊,当地山会也能吸引不少城区游客前来捧场;其四,当地官方对于这个文化品牌亦比较重视。正是以上多个因素的推动,福山张格庄镇“四月初八”赶山,才得以热闹依旧。这对于其他有意打好“赶山牌”的地区,不乏借鉴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