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啾啾妈
来源丨微信公众号“三个妈妈六个娃”
ID:pkumum
今天是五一假期的最后一天,大家都去哪里玩了?
先给所有老母亲们隔空来个拥抱,这五天带娃,大家都辛苦了!
刚刚我还刷到了一条朋友圈,有个相熟的朋友说,原本做了很多攻略带孩子出去玩,结果到地方之后孩子哪也不愿意去,天天泡在酒店游泳池……
底下的评论区瞬间炸出一堆人,从大家的留言中大概能总结出来:同一个世界同一款孩子。
这届孩子真的太难带了,之前我带啾啾和呦呦去过珠海,花了几千块订海景房,又花了很多力气跑各种景点,结果俩孩子根本不买账,喜欢的只有两件事,游泳和玩手机。
听说有的孩子,还会多一个选项,在海边挖沙子。
当妈的,只能在景点举着手机,追拍孩子生无可恋的背影,最后还要被灵魂拷问:“妈妈,我们什么时候回酒店?”
说多了都是泪。
总之带孩子出门旅游,有时候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
为什么砸钱带孩子看世界,
TA却只爱手机和酒店?
先说个扎心真相,在大部分孩子眼里,90%的家庭旅行都是“无效行程”。
我们总以为,带孩子看山看水看庙宇,就能在他们心里种下诗和远方。
可现实是,4岁的孩子无法和40岁父母的“文化情怀”共情,10岁孩子也get不到老母亲朋友圈定位的深意。
他们的旅行逻辑,非常简单粗暴:
有没有泳池?
能不能玩手机?
能不能吃炸鸡汉堡?
以及什么时候回酒店?
我们精心策划的旅行,在孩子眼里可能还不如酒店泳池的海洋球有吸引力。
这不是我瞎说,网上类似的吐槽一翻一大堆。
有人说带小娃出门,最怕被打乱的作息,摸不透的脾气,一言不合孩子就
“一哭二闹三上吊”,那场面别提多酸爽了。
还有人说,出门前想的是岁月静好,实际上大包小包拖行李,还要预防孩子们之间的随地大小打。
他们不关心美食,满眼都是冰淇淋、薯条;也不在乎美景,只想要手机和奥特曼。
在外面走一步都嫌累,回到酒店精力充沛!
还有姐妹总结得非常到位:拍照是拒绝的,刷手机是肯定的,看风景是没兴趣的。
中年父母带娃出门,原本想的是母慈子孝的高质量陪伴,但是在孩子眼里可能只是换个地方无聊。
出去一趟钱没少花,你要问他们记住什么了,那必然是两眼空空,唯一记住的可能只有“自助餐的冰淇淋很好吃”。
虽说这种“摆烂式旅行”,让老父亲老母亲觉得无力,但要真的说起来,也不能怪孩子,主要是我们也压根没看见他们的需求。
记得我小时候跟爸妈出去玩,每到一个景点,我妈一定要逼我在那里拍个
“到此一游照”,我每次都不想拍,对那些山山水水完全不感兴趣,但是每次都被硬拉过去,一定要对着镜头比个耶。
因为大人会觉得,我花钱带你去玩,你还不领情?
但那时候我就是一身反骨,觉得我为什么要领这个情?
你给我的爱不是我想要的。
当年父母看我们的样子,估计就跟我们现在看孩子差不多。
不爱拍照是这代孩子出门旅行的典型特征,还有一些孩子,一出门就玩手机,在户外玩,在博物馆也玩。
家长看见了,总是忍不住一顿痛骂,一方面是恨铁不成钢,一方面也是担心孩子近视或沉迷游戏。
儿童发展研究院有一项数据显示:
小孩如果连续玩手机
15分钟,大脑前额叶活跃度就会暴跌40%,还会影响注意力、推理决策等能力。
总之种种原因吧,手机算是家长们的公认的“头号劲敌”。
也有很多人说,现在孩子就是手机看多了,除了手机,对啥都不感兴趣。
对于这句话,我部分认同,但不完全认同。
之前我看过一个视频,大致是孩子放假了,跟爸爸约定每天玩一小时手机,刚开始孩子还是很自律的,后来每天都找各种理由拖延,亲子关系一度紧张。
后来这个爸爸意识到,重要的不是禁止科技,而是熔断廉价快乐。
比如
给孩子一些,比玩手机、挖沙子、泡泳池更有意思的体验,让他们有玩的参与感,这样才可能从根上有一些变化。
视频源自网络
这个视频给了我一些启发,当妈十几年我也一直在寻找合适的途径让孩子远离手机,最后发现趁假期把孩子放到营地里去,是一种既能让孩子高兴,又能让家里的大人们得到休息的方式。
所以,不久之后的端午小长假以及暑假,我早早地就在给姐妹俩规划夏令营了,端午我计划把她们俩一起丢进为期三天的北京双语独立营里去。暑假时间很长,我打算按照她俩各自的喜好,分别丢进一周左右的国内城市的单飞营,让她俩玩个痛快。具体选哪个城市,我最近正在看。
每次分享姐妹俩的营地经历,都有姐妹在后台私信我问是哪个营地。其实之前就跟大家分享过,这几年我给姐妹俩选的基本都是游美的营地。
他们家是创办15年的老牌营地,不管是资质背景、老师专业度还是课程设置、线路安排等等各方面,都非常的成熟有经验。
这次趁着自己要给孩子报名夏令营,我特意和游美营地的创始人深度地聊了聊,给咱们的读者谈到了一些优惠名额,线路都是我精心挑选的,目的地有我的家乡贵州,还有桂林、版纳、川西、上海、千岛湖和北京,可以亲子同行,7岁以上就可以让孩子单飞,有暑假营也有端午营。
5月8号(周四)晚上7点,我会把游美的创始人请到直播间,跟大家介绍每条线路的行程安排以及直播间的报名优惠,大家可以先预约直播。
预约好直播的姐妹,可以加小助理参与预约抽奖,奖品我们给大家准备了出行必备的双肩包、露营杯和遮阳帽。
加小助理后还可以进到这次的夏令营交流群,群里请了游美的老师给姐妹们答疑 ,也会具体介绍不 同夏令营的区别以及具体的行程安排。
ps:
有些线路名额很少,
大家有喜欢的线路可以和孩子提前商量,开播后直接下单抢占名额。
群里还给姐妹们准备了丰富的礼物,有海龟爸爸的儿童护肤品,比如润唇膏、面霜、洗面奶等等,只要进群参与互动就有可能拿到。另外,群内姐妹在直播间下单任意夏令营,还可以获得专属的下单惊喜,大家进群了解。
孩子需要的不是旅行
是有效体验
我从啾啾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给她报名参加各种夏令营,刚开始我和啾啾爸带着她参加亲子营,后来让她自己参加单飞营。
2023年的五一,我给啾啾报名了为期三天的游美双语营,这是啾啾第一次单飞体验,本来还有点担心,没想到她完全玩嗨了。
去年寒假,我又给啾啾报了游美的滑雪营。那几天是北京最冷的时候,出发前我还担心,在冰天雪地里训练,她能不能撑下来?
没想到,啾啾结营时完全不想回家……然后缠着我,又报了第二期。
更令我意外的是,啾啾每次为了让我给她报名,会主动提出以多久不玩手机为条件来交换,因为她觉得“营地比手机有意思多了”。
看着她兴冲冲的样子,我也意识到,孩子真正感兴趣的旅行,不是“家长看世界,孩子当行李”,而是在真实有趣的场景里,让孩子有获得感、参与感,能在不同方向进行兴趣探索。
解决孩子爱玩手机的有效方式,可能也不是一味地勒令呵斥,而是给孩子制造比玩手机更有趣的“有效体验”。
不过话说回来,对于选夏令营这件事,孩子喜欢当然是很重要的因素,不过我更在意的是,游美的营地能完美解决孩子旅行的3个痛点:
1、沉浸式感受当地文化,让孩子对玩手机“祛魅”
游美的营地跟一般旅行团不一样,它不仅仅是把孩子带到另外一个地方“打卡式游览”,更多的是承担了一些教育功能。
比如今年暑假游美在我老家贵州的亲子营,以「亲子共创」为核心设计课程体系,从共同扎染一件亲子装,到协作完成爱心餐食;从梯田捕鱼的欢乐互动,到贫困家访的责任启蒙——每个环节都暗藏家庭教育契机。
家长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协作者,这种深度参与式的成长陪伴,是常规旅行无法实现的亲子增值。
最关键的是,全程陪伴的并非普通导游,而是经过营地运营、家庭亲子关系培训的营地导师。他们既深谙当地人文脉络,更掌握儿童心理发展规律,能精准捕捉教育契机,在旅途中搭建起亲子沟通的彩虹桥。
每一个行程都是游美导师反复实地考察优化,在保障行程具有趣味性和教育意义的同时,流畅舒适放松,让大人和孩子真正能体验到贵州山野的自由与松弛。在这个过程里,可以说孩子根本想不起来玩手机这件事。
2、交朋友,
用同伴社交代替“亲子捆绑”
我猜很多姐妹都有一个困惑:
为什么我们带孩子旅行,孩子眼里只有手机、泳池和垃圾食品?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跟父母出门旅行的时候,孩子的社交圈只有家人,没有玩伴,难免会觉得无聊。
但是在游美的营地活动中,孩子80%的快乐都来自同龄人,他们会和来自各地的孩子组队做任务,通过互帮互助、动手协作建立友谊。
在这种氛围下,再内向的孩子都会主动开口,行程结束还能交到好朋友。
3、没有了“你必须听话”的鸡飞狗跳,
亲子关系升温
想更省心一点的姐妹,可以给孩子选择单飞营,把孩子交给游美的营地老师。
一来,老母亲能在放假的时候喘口气,我们跟孩子之间,也不用因为
“玩手机”的事情较劲。
二来,孩子见到了更新奇的世界,回来之后分享欲爆棚,亲子关系
也能在分享中
升温。
最后:
说了这么多,我想表达的就一个意思:
有效带娃,从来不是24小时捆绑,而是找到孩子开心、家长放松的平衡点。
我们总担心孩子沉迷手机,其实最好的防沉迷,是给他们更精彩、更有趣的现实世界,让他们发现,原来真实的世界,比屏幕有趣100倍。
月底就是端午假期了,紧接着又要放暑假,大家与其带着孩子不情不愿地逛景点,真的不如放过彼此。
毕竟当妈后最奢侈的幸福,不是孩子考满分,而是有人帮忙“带娃”,自己安静地喝杯咖啡。
关于游美的营地介绍、游玩路线,明天我会在文章里详细给大家介绍,感兴趣的姐妹明天一定要记得看。
怕错过的姐妹,也可以先来预约5月8号的直播,这次直播不仅有亲子营、单飞营,也有之前推荐过的双语营,目的地有我的家乡
贵州,还有桂林、川西、西双版纳、上海、千岛湖、北京有暑假营也有端午营,而且全部给大家争取到了最优惠的价格。
姐妹们先预约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