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仕途行路难

文/李寿谦

《行路难》是诗仙李白的又一传世力作,创作于唐天宝年间。公元742(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被任命为翰林供奉。这是他人生的一次高峰,他才华横溢却得不到唐玄宗的重用,赐金放还,实际上变相地被逐出长安。

这次变故对李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怀着对仕途的失望和愤慨,写下了《行路难》。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李白独特的艺术风格,更折射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

“金樽”和“玉盘”,不仅是物质的丰盈,更是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停杯投箸”和“拔剑四顾”两个动作,展现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迷茫。

行路虽难志不摧,尽显诗人凌云志。“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以黄河和太行的艰难险阻,比喻人生道路上的种种曲折和困境。然而诗人并未消极沉沦,坚持着写道“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他以姜太公垂钓渭水和伊尹乘舟日边的典故来激励自己,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

伊尹是商朝初年的政治家,中国第一个帝王之师。他本人是个厨师,故而伊尹是中华厨师的祖师爷。公元前十六世纪,伊尹辅佐商汤灭掉夏朝,建立商朝。在政治上,伊尹主张“以鼎调羹”,用“调和五味”的理论治理天下,就是老子所说的“治大国若烹小鲜”。

姜太公是商朝时的一位智者。他官场不得志,听说周文王是个贤明的君王,于是到渭水河边钓鱼。他的鱼钩是直的,一天周文王到渭水河边巡视,看到姜太公用直钩钓鱼,大惑不解。便与他交谈,发现姜太公有非凡的智慧和见解,决定拜姜太公为宰相。姜太公欣然接受,辅佐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灭掉商朝,建立周朝。

我不禁想起四十多年前,我参加高考的峥嵘岁月。荆棘丛生,路途艰难。那时我在生产队拉毛驴车,我卖了毛驴,停车复习备考。顶着罚款和世俗嘲讽的压力,走上一条不归路。正如鲁迅先生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此话被演绎成“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当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忽然有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感觉。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我们要勇敢地面对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作者简介】李寿谦(男),泰安肥城市人。高中教师,大学学历,现退休,寓居宁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