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群身着浅蓝色制服的执法人员来说,“五一”假期只是一年中他们工作的一个小片段。因为越是节假日,他们的工作压力越大,不仅服务到最后一班动车,让游客顺畅出行,还依托火车站、码头等交通枢纽执勤点提供便民服务,帮助旅客大海捞针般寻找失物,用实际行动擦亮文明城市底色。

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厦门市交通局运输综合执法支队(以下简称“市交通局执法支队”)。今日,让我带您走近这支队伍,全面介绍支队在厦门公路、水路、港口等发挥维护运输环境、秩序和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

立体覆盖 实现“一支队伍、一套标准”

“五一”节前,蓝制服的身影遍布厦门火车站、环岛路、五通客运码头、金通航道、厦门地铁站等,陆海协同开展节前执法检查,依法紧盯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同时,结合入企检查加强节前安全督导提醒,排查隐患,全力护航群众“五一”假期平安顺畅出行。

曾厝垵文创村入口,霓虹灯牌与小吃摊的烟火气交织成一片斑斓。渔桥路口,思明大队的执法人员紧盯“黑车”,适时拦截。执法之余,面对前来问询的旅客,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碧波荡漾的五通码头,执法艇犁开浪花驶向金门方向航道。港航六大队的执法人员在此开展海上巡航执法专项行动,护航金通临时航道。码头的的士候客区,有坐轮椅的台胞下船,湖里大队的执法人员立即上前给予帮助,先召车,扶台胞上车,再帮助搬运行李。

夜幕降临,地下十几米深的地铁集美大道站轨行区内,道岔交互,轨道大队的执法人员跟随信号检修人员开始了“跋涉”。做好红闪灯防护后,他们开始了计轴车轮传感器的检修。

“如今支队执法范围覆盖公路路政、道路运政、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轨道交通运营监督管理以及厦门港港口行政、航道行政、水路运政、水运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等八大门类,以‘一支队伍、一套标准’实现对交通运输全链条监管的‘穿透式覆盖’。”市交通执法支队党委书记、支队长郑福星介绍说,该支队在2024年以整建制合并港航执法队伍,通过优化整合设立6个港航大队,接收行政处罚事项188项,构建起“陆海协同”的立体化执法网络。2024年度,支队累计办理案件11863起,执法触角从陆域向海域延伸的成效初步显现。

从“单打独斗”到“攥指成拳”,联是大方向。经过多年探索,市交通局执法支队基本形成市区两级跨区域、网格化全覆盖的多部门执法协作机制。2024年共摸排156家门店,将涉旅诱导消费线索专函抄告文旅及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市交警支队重点督查交通、公安贯彻落实《福建省治理公路货物运输车辆超限超载条例》和治超联合执法常态化制度化情况;与市渣土办、市住建局等部门针对渣土车溯源整治方面开展定期会商、定期联动。


3月26日,“闽交巡2001”艇正式列编市交通局执法支队,为厦门交通执法队伍增添科技执法力量。(厦门日报 记者 林钦圣 摄)

科技赋能 执法创新与效能提升齐头并进

3月26日,“闽交巡2001”艇正式列编市交通局执法支队,为厦门交通执法队伍增添科技执法力量。“这是支队首艘针对厦门港航执法工作需求设计建造的高性能执法船艇,将为海上执法工作提供坚实保障。”港航一大队大队长林岳表示。

“科技投入推进执法现代化、通过多种手段创新执法方式提升执法效能,是厦门交通执法的工作亮点。”相关负责人介绍,以治超为例,该支队探索建立非现场执法“厦门模式”,实施“交通实施超限非现场执法、交警实施闯禁非现场执法” 双轮驱动,成效显著。2024年,非现场查处违法行为9548起,海翔大道、海沧隧道货车超限率降至0.16%。同时,支队创新超限违法案件信息源头抄告机制,累计抄告货物装载源头单位338处,推动全市公布167家源头单位名单,形成“执法闭环—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治超新格局。

市交通局执法支队还通过无人机、“智慧眼”执法仪等科技手段,形成“线上监测取证+线下精准处置”的高效机制,2024年科技执法查处案件1280起。其中,货车运载大件货物规范绑扎专项整治中,通过卡口抓拍排查记录16.7万条,立案查处14起,科技执法精度与效率获交通运输部肯定。

“闽执法”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后,支队积极拥抱新模式,并率先实现案件100%线上办理、执法事项全量覆盖。2024年4月,该支队完成全省首单“执法掌上办”,被省司法厅作为典型案例6次推广。近期,直属大队更是依托“闽执法”平台成功办结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内首例当事人“零跑腿”、全过程“线上办”的案件。

服务发展 执法为民有温度有力度

“执法,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服务人民群众、服务中心工作、服务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相关负责人表示,把执法工作放在优化营商环境、维护行业安全稳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局中去定位和谋划,从根源上减少违法行为的产生,这才是执法的真正目的。

近日,直属大队执法人员针对一起因行车路线分歧导致的甩客纠纷,启动线上调解机制,组织网约车平台、驾驶员、乘客三方开展“云调解”,执法人员既当“裁判员”又当“辅导员”。最终,这起甩客纠纷在执法人员柔性调解下圆满解决。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完善行政调解全链条机制,针对网约车领域纠纷特点,将行政调解程序前置于执法环节。

厦门道路运输企业数量多、分布广、监管难,市交通执法支队在2024年制定出台《厦门市道路运输分级分类执法监管工作管理规定》,构建“一个平台、两类事项、三级对象、分级监管”的新型执法监管机制,将企业划分为A、B、C三级(A级为守法经营、风险较低的企业,B级为一般违法情况较多的企业,C级为违法频次高、危害后果严重、风险较大的企业)。“实施分级分类监管,不仅使执法更加精准有力,还结合入企送法上门,有效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公平公正的执法体系,形成监管服务‘处处在’,执法检查‘无事不扰’的工作新模式。”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支队结合“综合查一次”模式,完成A级执法检查107家次,B、C级执法检查531家次,执法效率同比提升40%。

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市交通局执法支队还创新“事先告知”“到期提醒”两书送达方式,精准告知企业修复事项,助企解忧塑信。过去,失信企业发展慢人一步,受限较多。支队紧贴交通运输企业需求,以信用修复为“标准杆”,以精准普法、精准修复、数字赋能、部门协同为切入点,2024年度累计帮扶475家企业修复2783条处罚信息。“在法治框架下给予各类企业和从业人员更多容错空间,有助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护航企业规范经营、更好发展。”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支队正在大力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推行多元纠纷化解机制,制定说理式执法工作手册,建立“大队—支队—交通局”三级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机制;落实首违或轻微免罚、从轻、减轻处罚、免于行政强制“四张清单”,2024年共办理首次或轻微免罚案件2933件;积极推进简易程序案件当场办理,实现当事人“一趟办结”,2024年度累计办理简易处罚案件6637件。

“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实效,才能有效提升柔性执法质效。”相关负责人介绍,厦门市交通运输行业的投诉量逐年下降,2024年听证、复议及诉讼案件共计38件,争议率仅0.32%,执法满意率得到切实提高。


去年12月,来自机关、各执法大队组成的14支参赛队伍,共计100余人同台竞技。港航各大队也集中亮相,首次参与岗位练兵竞赛。(市交通局执法支队 供图)

队伍建设 锻造新时代交通执法铁军

党建引领,纲举目张。市交通局执法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支队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今年我们重点开展‘党建共建 助企强基’活动,推进‘一支部一品牌’建设工作,全面提升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质量效能,推动各党支部与辖区相关企业党组织实现组织联建、资源共享、难题共解、发展共促,切实提升行业治理效能。”目前13个大队党支部均已完成共建协议的签订。

岗位练兵和业务比武,是市交通局执法支队提升队伍素质的两大法宝。2024年,支队先后组织治超条例考试、队列竞赛等练兵活动20余场,开展重大案件集体讨论17次,抽评案卷600余件。在交通运输部案卷评查中,支队提交的《厦门某工程单位未制定轨道交通安全保护方案作业行政处罚案》获评全国“五星案卷”,成为福建省唯一入选案例。

“支队每年都有岗位练兵考核,去年底举行的‘岗位练兵’是历年来规格最高、参与考核人数最多、门类最广、覆盖面最全的一次。”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12月,来自机关、各执法大队组成的14支参赛队伍,共计100余人同台竞技。港航各大队也集中亮相,首次参与岗位练兵竞赛。

今年4月1日,市交通局执法支队打破辖区界限,推行港航各大队之间交叉执法检查行动。“此次行动是支队在港航领域首次创新性采用跨区域交叉执法检查模式。”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模式打破了传统属地检查的思维定式,既增强执法透明度,又倒逼执法质量和效能提升。

市交通局执法支队还结合实际探索,在执法培训上推出许多创新举措。今年2月份,依托“蓝制服”品牌,在读书会、宣讲队的基础上,正式开课“蓝制服系列大讲堂”。相关负责人解读,“蓝制服系列大讲堂”聚焦执法实战需求,精准设置课程,旨在培养打造一批技术能手、专家复合型人才,提升队伍综合素质,锻造新时代交通执法铁军。

这些经验做法走在前列

先进经验

东孚、马巷超限检测站“司机之家”先行先试经验在全省推广

荣誉集体

●支队获中共厦门市委、厦门市人民政府颁发“厦门市健康厦门建设工作先进集体”

●支队直属大队、集美大队、海沧大队、东孚超限检测站、桥隧大队(原)等5个集体(班组)获评“一星级全省青年文明号”

典型案例

●“分级分类提质效 执法监管惠民生”被列为福建省交通运输厅“民生品牌”典型案例

●“双轮驱动 打造治超非现场执法‘厦门模式’”被列为中国公路学会法律工作委员会“公路治超典型案例”

●“部门联动 创新机制 守护和美乡村‘幸福路’”被交通运输部办公厅等部门列为“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厦门某工程单位未制定轨道交通安全保护方案作业行政处罚案》获评交通运输部2024年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五星案卷”,为福建省交通运输系统唯一入选案件

●“网约车驾驶员违反规定揽客案”被厦门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评为2023年度厦门十大消费维权典型案例

来源:市交通局执法支队、厦门日报

作者: 林钦圣、周琦

编辑:蓝明珠

记得点点赞、点在看

不然您将无法收到最新的推送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