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考队员在南极罗斯海进行了首个秋冬联合航次科考。在秋天的南极,各个领域都存在大量的未知,这次考察队的队员们在南大洋各类海域,布放了大量浮标,这些浮标做什么用?
总台央视记者 王楠:在秋天的南极进行大洋科考,对船上的所有人来说,都是一项全新的尝试。在艉甲板,来自中外的科学家们正在尝试布放冰浪浮标。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的周朦和澳大利亚年轻科学家玛塔结成“老少组合”,进入吊笼,要去冰面上布放浮标。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南极罗斯海联合航次队员 玛塔·斯坦特拉:这个浮标是测量冰颠簸的加速度、运动,还有冰和浪之间的关系。我们希望实验可以延续到今年年底,一直到春天来临的时候,我们会研究整个冬天大气和海洋对冰的形成的过程。
绞车把吊笼平稳放在了目标海冰上,周朦和玛塔互相配合,很快把两个浮标固定在了冰面上。周朦说,这个浮标能通过测量冰颠簸的加速度,测量冰漂流的运动特性,从而研究海浪和海冰如何相互作用。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南极罗斯海联合航次首席科学家顾问 周朦:如果没有浪,冰就结成一块了,有浪有风以后,它就会开裂,会漂动,相对来说它容易融化。阳光也可以透过冰到海水里面去,促进冰和海相间的时候,海水里面的初级生产力,促进生态系统。
而在这片海域上,漂浮着很多的莲叶冰,一朵一朵仿佛盛开在海面上。这次玛塔要布放的就是莲叶冰浮标。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南极罗斯海联合航次队员 玛塔·斯坦特拉:莲叶冰浮标是一种新型浮标,这是我们第一次布放,我们希望能获取一些数据。大部分是位置信息,能够通过卫星尽可能长时间对它们进行追踪,帮助我们理解整个季节当中,莲叶冰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动力过程。目前这个季节是海冰生长季,在未来几个月,冬季到来时,海冰动力过程会发生很大变化。
不仅是和海冰相关的各类浮标,在相对开阔的水域,海浪漂流浮标也在布放中。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南极罗斯海联合航次队员 黄禾:咱们这个标主要是测海水一个流速,即抛式的,不需要回收的浮标,数据也是靠卫星返回到国内。验证我们自主研发的装备,再一个就是看数据的可靠性。
蔡永庆是海冰组组长,这次他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和中外队友一起布放海洋表层漂流浮标、海冰漂浮浮标、浪-冰浮标等五种浮标,这些浮标将用于监测表层海水流速、海冰运动以及与海浪的相互作用等。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南极罗斯海联合航次队员 蔡永庆:海冰是我们地球系统组成的关键部分,对我们地球的能量平衡,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它以高反照率将大量的太阳辐射返回太空,会有效降低极地的升温。另外一个方面,它作为大气与海洋一个天然的屏障,可以调控它们之间的热交换,从而影响大洋环流和地球气候系统。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