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贵州黔西市的一场暴雨牵动了无数人的心。5月4日下午四点左右,新仁苗族乡六冲河东风库区附近,一艘载着约70人的游船突然侧翻。暴雨倾盆而下,河水翻涌,眨眼间船上的游客和船员就被卷进湍急的水流里。截至当晚七点,已经救上来五十多号人,但仍有部分人下落不明。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不仅让当地人揪心,也把水上旅游安全的问题再次推到了风口浪尖。
事发当天下午,原本平静的六冲河突然变了脸。乌云压顶,暴雨像倒豆子似的砸下来,河水肉眼可见地涨了起来。据附近村民老李回忆:“那雨下得人眼睛都睁不开,河道里的水轰隆隆响,船晃得厉害,谁也没想到会翻得这么快。”
救援队几乎是踩着暴雨的尾巴赶到的。省里调来了水上搜救队、消防员和医护人员,连周边乡镇的渔船都自发加入了搜救队伍。但老天爷似乎没打算给面子——能见度低、水流太急,救援船开过去都得打晃。一位现场救援人员抹了把脸上的雨水说:“有些落水的人被冲到下游去了,我们得一边找一边喊,生怕漏掉一个人。”
00:01/00:17
一、这船到底是怎么翻的?
1.天气原因是一个。当地气象台的数据显示,当天一小时内降雨量超过50毫米,属于短时强降雨。有老船工分析:“这种暴雨会让河水突然涨起来,水流乱窜,船要是没稳住,一个浪头就能掀翻。”但话说回来,六冲河本就是旅游河道,按理说对天气变化应该有预案。
2.救生设备数量是第二个。现场照片里,救生衣零零散散漂在河面上,有目击者说:“好些人压根没穿救生衣,船翻了才慌慌张张抓件衣服往身上套。”更有人怀疑这船是不是超载了——“五一假期游客多,保不齐为了赚钱多塞几个人”。
3.去年发生的故事还没有远去。去年12月贵州从江刚发生过民船侧翻死了8个人,省里还说要搞“安全生产大整治”,结果这才几个月又出事了。有网友气得直拍桌子:“每次都是出事了才查,平时检查都查了个寂寞?”
二、普通人出游安全最重要!
六冲河东风库区是黔西的招牌景点,尤其五一期间,乘船游河的游客络绎不绝。但这场事故扯开了旅游开发的一块遮羞布。
附近开农家乐的刘大姐叹气:“这两年游客多了,河上的船也多了,但好些船看着就破破烂烂的。”她说的不是没道理——去年河北青龙河“三无”黑船翻沉12人遇难的教训还历历在目。这次出事的船有没有正规资质?救生设备够不够?驾驶员有没有证?这些问题不查清楚,老百姓坐船心里都得打鼓。
更让人后怕的是,很多游客根本不知道坐船要注意什么。现场被救的王女士浑身发抖地说:“上船时没人提醒穿救生衣,下雨了也没人说不能开了。”这暴露出景区安全教育的严重缺失——光在码头立个“注意安全”的牌子,真出了事顶什么用?
三、科技力量在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次救援中倒是有些新亮点。听说省里调来了无人机,沿着河道来回飞着找人。去年防汛时贵州就用无人机巡查过矿山,这次算是派上大用场了。还有人在讨论:“要是船上装了水位监测报警器,或者驾驶员能提前收到暴雨预警,说不定就能避开危险。”
这些技术其实不算新鲜。像浙江千岛湖的游船早就装了GPS定位和紧急呼救系统,遇到大风天气会自动停航。贵州守着这么好的旅游资源,真要下决心搞安全升级,这些技术完全能照搬过来。
四、游玩乘坐游船的三个注意。
1.不要选择黑船。给所有旅游船装上“安全锁”**——超载的直接停运,没救生衣的不让开船,遇到恶劣天气宁可少赚点钱也得停航。
2.上船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学会船救生衣。给游客和船家“上紧发条”**——上船前必须学怎么穿救生衣,景区大喇叭天天循环播放安全提醒。
3.要看有船是否有检查记录。别等出事了才搞突击检查,平日里就该暗访抽查,抓到违规的往死里罚。
最后,这场暴雨冲垮的不仅是一艘船,更暴露了旅游安全管理上的千疮百孔。那些还在河里搜救的身影、医院里躺着的伤者、家属哭哑的嗓子,都在提醒我们:安全从来不是挂在墙上的口号。贵州山水美,但再美的风景也抵不过“平安”二字。希望这次事故真能成为改变的起点——别让游客抱着看风景的心情上船,最后却以悲剧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