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王少春,宝应县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宝应日报》社原总编辑。工作之余喜欢阅读文学作品及哲理书籍,时有笔耕习惯,曾有时政评论、所学心得文字发表。

散文l 聚 餐

作者:王少春

父母离世数年,老家,一个曾经叫沿河公社的地方,渐行渐远,仅剩一个名词概念,一个地理空间,一个清明时节才想起的去处。

退职退休了,闲居异地,老家那里亲亲友友一般般的活动,了无兴致,能推则推,需要出人情的,微信转账。

几天前,接到二姨父电话,邀请吃饭。什么事啊,不得事。我当即耍起官腔套话,估计没空,马上再说,实际上就是拒绝。

当时,我在城市书房里,坐下来,再看书,已经走神了,书也看不下去了。二姨父,当过兵,退伍回家种田,夫妇两人职业农民,七十多岁了,辛苦一辈子,谈何容易啊!我也犯难了,去不去呢。经过第三方询问证实,确实没事,就是庄邻亲友,轮流做东,聚餐。

在我的印象里,农村聚餐,这还真是新鲜事。想到这里,我决定去一趟,一探究竟。买高铁票,购土特产,“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第二天,我如约而至。

是日,风和日丽,春意盎然。小麦正在灌浆,玉兰正欲绽放,石榴红红火火。二姨父家里,热热闹闹。打掼蛋的,玩麻将的,神情专注,乐在其中。三三两两,喝茶聊天,交流彼此,倾诉衷肠。四张圆桌,已经摆开,专业帮厨,忙忙碌碌,鱼肉飘香,院内院外。

十二点,开席。堂屋两桌,属于主桌,两桌之中,还分主次,年长高辈上表者上首,辈份年龄略低者下首,序齿列席。每桌上席两三个席位,总是要谦让拖拉一番的。

酒香菜美情浓,觥筹交错,推杯换盏,说是岁数大了,不胜酒力了,但实际上一点没有少喝。酒不醉人人自醉,我此时被社会变迁陶醉了。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持续推进,农民富了,农村美了,小康生活由愿景变为现实。若干年前,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才大鱼大肉大吃一回呢!

如今日子好过了,人情似乎淡薄了。日近日亲,日远日疏。人生三万天,一回相见一回老。这样的聚餐温暖人心,值得点赞。

立夏日清晨,写于宝应府前嘉园



附:

微评l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读学友王少春散文《聚餐》

作者:何开文

“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应邀参加同学聚会。席间,与学友王少春交流,他向我说到了现在农村出现的一桩新鲜事——轮流做东聚餐。

让我没想到的是,当时也就是随口一说,因同学聚会的话题较多,并没留意多少。可王少春却做了有心人,也就是在第二天的早上,我意外的收到了他发来的关于农村轮流聚餐的散文作品。

王少春,宝应县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宝应日报》社原总编辑。早在我与他在江苏省委党校函授本科同窗共读时,就感受到他的学习及执行能力。通过阅读《聚餐》这篇文章,我更感受到了他的才智。

《聚餐》,向读者叙述了农村出现的一个新鲜事——聚餐。作者通过亲身经历,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新面貌,特别是农村人的精神状态,以极为正能量的角度展示给读者,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农村改革开放政策所带来的实际成果。

聚餐,在城市的家庭里、饭店里,有同学聚餐,有战友聚餐,有朋友聚餐,可以说是时常发生,已成为常态化,或许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可当轮流聚餐出现在当下的农村,还是乡里亲友轮流聚餐,这可就是一桩新鲜事了。通过这一现象,充分说明了农民的收入高了,生活条件好了,农村也在逐渐与城市接轨,尤其是在农民的精神层面的。

在本文中,作者行文流畅,调动其聪明才智,并伴有较多幽默语言成分,读之令人常常会心一笑,在笑中寻找到了人生的乐趣,人间的美好,更是感受到人间的烟火气息。

我更为欣赏的是,作者在文中所应用的短句,在宝应文坛更是起到了一个好头,形成了一个靓丽的风景。文章短些再短些,在王少春这篇文章里,我感受到了不一般的效果,也一如人间烟火气。

因为,人间烟火气,最扶凡人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