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闻坊

都说"伤筋动骨一百天"

尤其对老年人来说

更是如此!

股骨颈骨折也被称为老年人的

“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骨折发生后

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


今年72岁的上海老伯俞先生

半月前不慎摔倒致右股骨颈骨折

手术完成后一直恢复得不好

最近因肺部感染仍在住院

怎么就恢复不好呢?!

营养科专家给骨科查房?

在金山区亭林医院骨科病房,记者看到了俞老伯。通过检测和查体发现,俞老伯手臂肌力些许不足,下肢也较瘦弱,还伴有贫血的情况,情况不理想。


病房里和俞老伯一样的患者不少

为此这家社区医院

特邀三甲医院营养专家来一起查房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吴萍在查房中发现,老人的蛋白质摄入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伤口恢复。


上海同济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 吴萍:

创伤病人一般都有低蛋白血症和贫血,所以我们会给他加强蛋白质的补充、改善贫血,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例如红肉),必要的时候可以口服营养补充,甚至可以通过静脉的输液等进行营养的干预。

我们希望通过营养医生的介入和临床医生的联合查房,帮助他们快速康复,既节约了住院时间又节约了医疗的费用,同时减少了再次入院的可能性。

其实有不少老人和俞老伯一样,饮食习惯固定,对于不喜爱的食物相当拒绝。听了专家的建议,俞老伯终于不“固执”了,终于答应三餐加入牛奶、酸奶、水果。

无独有偶,李女士今年55岁,十年前进行了全胃切除术,此前不慎摔倒致左髋部骨折。通过检测和查体发现,李女士手臂肌力明显不足,下肢也较瘦弱,还伴有贫血的情况,营养筛查评分存在高危营养风险,评估为中-重度的营养不良。


医生嘱咐李女士和家属重视科学补充营养,让身体尽快恢复。“要少食多餐,正餐中间加一个香蕉、一颗白煮蛋都可以,多吃红肉等一些铁元素丰富的食物,才能更快帮助你恢复体力。”


很多人认为,骨折病人应大量补钙。事实上,骨折手术两周内,不宜过度补钙。如果过度,反而会阻碍骨折的早期愈合。骨折两周后,局部红肿消退,体内钙质逐渐开始形成骨痂,骨折端愈合,此时方为补钙的时机。

吴萍医生表示

在查房过程中发现不少患者

都是因为饮食摄入不当

严重影响了康复

误区1:喝骨头汤补钙,有助于骨伤病人?

老一辈常说,骨折要喝点骨头汤,因为能补钙,而且要多喝汤,精华都在汤里,这是一个误区。骨头汤里面95%是水以及骨头在熬煮过程中产生的油。动物在死亡之后,骨钙便很难分解,即便加醋,能溶出的钙均在2毫克/100毫升以下;用1公斤肉骨头煮汤2小时,汤中的含钙量仅20毫克左右。反而骨头汤里嘌呤高,多喝会摄入很多嘌呤。

误区2:

过度依赖蛋白粉,忽视营养均衡。

蛋白质虽对细胞与组织康复意义重大,然而人体维持健康状态需要依赖多种营养素。如碳水化合物是人体基础代谢与日常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一旦摄入不足会使机体挪用蛋白质供能,导致蛋白质修复作用受限;

另外脂肪助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与维持机体稳态,维生素与矿物质广泛参与机体各种生理调节,如维生素C调节免疫、促进创口愈合,钙保障骨骼健康。

如果仅依赖蛋白粉而忽视营养均衡,康复之路必然坎坷。天然食物营养多元,蔬菜、水果、全谷物中富含的膳食纤维可预防便秘等肠道问题,各种植物化学物质可在一定程度上抗氧化与调节机体生理功能。食物多样性带来的全面均衡营养,是单一蛋白粉远不能及的。

误区3:蛋白质“多多益善”

人体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能力有限,长期过量摄入蛋白质不仅会加重肝肾负担,还易导致超重、肥胖、血脂异常等问题。病后康复期补充蛋白质需个体化,应由医生或营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营养状态等评估补充蛋白质的摄入量,尤其是合并肝肾疾病的患者。病后康复期间,仍应以均衡膳食为根基,碳水化合物供能为主,补充的蛋白质应平均分配到一日3~5餐中,优先选择富含必需氨基酸、生物利用度高的优质蛋白质。

误区4:海鲜是发物?骨折后能吃鱼虾海鲜吗?

骨折后身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需要高能量、高蛋白膳食,鱼虾海鲜,皆属于优质蛋白质,有助于恢复元气。我们还可以适量吃一些虾皮、海带、紫菜、海鱼等含钙丰富食物。骨折后若一直在室内休养,晒不到太阳,容易缺乏维生素D。因此骨折后要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沙丁鱼、蛤鱼、鱿鱼等鲜鱼,鱼肝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需要补充,并尽可能多晒些太阳。

记者 | 杨惠聪 朱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