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赃不均”的后遗症。

1

按照《三国志》的记载,糜芳投降吕蒙,是因为平时和关羽有很深的矛盾,又没有完成关羽交办的任务,怕关羽北伐回来后跟他算账,他这才投降。

这个算是直接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还是刘备集团“分赃不均”。

先说直接原因,糜芳为什么和关羽有矛盾?

糜竺糜芳兄弟俩是徐州富商,家里特别有钱,但按照汉朝士农工商的阶层划分,糜氏家族的地位并不高。

虽然糜氏家族很有钱,但如果没有权力的加持,他们家就是割据徐州军阀的提款机。

陶谦主政徐州时代,糜氏家族和陶谦的关系很不错,糜竺兄弟俩都在陶谦手下任事,但平时也少不了金钱孝敬。

陶谦死后,将徐州委托给刘备,刘备成为徐州临时的主人,糜氏家族想要保持富贵,只有向刘备靠拢。

所以,糜氏家族又送金钱又送女人,把自己的妹子都嫁给了刘备。


成为刘备的姻亲后,糜氏家族算是又抱上了一个军阀的大腿,这也可以看出糜氏家族的投机能力。

只可惜,这次糜氏家族的投资不能短期受益,需要长期持有才能见到效益。

刘备虽然占据了徐州,但只是暂时的,作为四战之地的徐州,很多大佬都盯着这块肥肉,先是吕布,后是袁术,再是曹操。

吕布曾短暂的占据了徐州,刘备被赶的到处乱窜,甚至一度投降了曹操。

虽然曹操极力拉拢糜氏兄弟,表荐麋竺为嬴郡太守,麋芳为彭城国相,但糜氏兄弟前期已经投资刘备大量本钱,为了防止血本无归,还是拒绝了曹操的拉拢。

2

还真让糜氏兄弟赌对了,刘备虽然到处寄人篱下,但终究是世之枭雄,只要让他抓住机会,总能东山再起。

赤壁之战后,刘备占据了荆州四郡,终于有了一块根据地,后来又从孙权那里借到南郡,有了荆州五郡之地。

此时刘备的手下文有诸葛亮庞统,武有关羽张飞赵云,又有汉室宗亲的加持,可以有一番作为。

刘备入主荆州后,糜氏兄弟也得到了重用,糜竺随侍刘备左右,糜芳任职南郡太守。当时刘备只有五个郡,糜芳的南郡太守可以说位高权重。

当刘备率大部队进攻益州的时候,糜芳作为南郡太守,随关羽镇守荆州。

应该就在这个期间,关羽和糜芳产生了矛盾。

关羽这个人,出身社会最底层,“刚而自矜”,一贯是“傲上而不辱下”、“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关羽对待比他级别高的很傲慢,对待级别比他低的又谦逊有加,和平常人反着来。

但级别低下的也分两种,如果是普通士卒,关羽能厚待,如果是士大夫,关羽就鄙弃。

比如诸葛亮,算是刘备亲自引进的高级人才,但关羽一直瞧不上诸葛亮,有时都不大听诸葛亮调遣。

关羽连诸葛亮都瞧不上,对待糜芳这种先是商人后来为官的人,就更加看不起。

其实不难理解关羽的这种心态,这种心态说白了就是自卑。因为他出身最底层,总怕比他出身好的人看不起他,所以采用“自矜”来掩饰自己的自卑。

糜芳商人出身,现在位居高位,恰好又是关羽的手下,受到关羽的慢待就太正常不过。

《三国志》没有记载糜芳受到关羽欺压的细节,只是记载关羽一直轻慢糜芳,可见平时就没少给他小鞋穿。

3

日积月累,糜芳心中的愤恨早就喷薄欲发,而这爆发的时机就是吕蒙偷袭荆州。

据《三国志》记载,麋芳和傅士仁在关羽北伐前没有完成关羽交代的任务,关羽便放出话说:“回来再收拾你们。”

两人都恐惧不安,按照关羽的性格,等他回来,他们俩都得倒大霉。况且关羽此时已经假节,全权督荆州,权力很大,所以当吕蒙派人来诱降他俩时,他们就果断开城投降。

但因为怕被处罚就投降,有点于理不合。不管怎么说,糜芳毕竟是南郡太守,地方大员,还是刘备的大舅子,算是“皇亲国戚”,他的哥哥糜竺在成都担任要职,只要不是叛国投敌这种大错,关羽不能拿他怎么样。

所以,与关羽的矛盾只是小问题,不是糜芳卖国投敌的主要原因,他的投敌另有隐情。

这个隐情应该是待遇问题。


刘备称汉中王后,大封文武重臣,关羽张飞都被册封为重号将军,跟着刘备入蜀的官员都官升好几级,而糜芳仍旧是南郡太守,级别待遇丝毫没动。

糜芳跟祁同伟一样,太想进步了。

刘备好像忘记了他在荆州还有一个大舅子,这就让糜芳很不爽。

刘备称王,大家都跟着吃肉喝汤,而他这个贵戚却只能原地踏步,换谁都会觉得委屈。

糜芳的级别待遇迟迟提不上去,又受到关羽长期怠慢打压,最终促成了他在关键时刻反水,背后捅了关羽一刀。

所以,利益分配是个大问题,作为分蛋糕的人,一定要面面俱到、处事公平,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就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

归根结底,糜芳叛变,还得怪刘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