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海南频道
人民网海口5月4日电(枉源) 清晨时分,天际线泛起微红,琼州海峡的晨雾还未散尽,秀英港绿源一号轮渡的甲板上已是一片忙碌。大副钟昆兵手持对讲机,目光如炬地扫视着正在缓缓驶入船舱的新能源车辆。
“左右间距保持60公分距离,注意检查各车安全隐患!”他一边指挥水手引导车辆,一边快步走向船舷检查防护装置。
这是钟昆兵在琼州海峡渡轮上度过的第6个“五一”假期,也是他守护的第1357个航次。
“这里容不得半点疏忽”
2025年春运期间,绿源一号创下单日运送新能源车辆1568辆的新纪录。作为甲板部总指挥,钟昆兵带着团队创造了全春运“零剐蹭、零漏检、零滞留”的纪录。
“每辆新能源车都是移动的‘电池包’,甲板就是我们的战场。”他轻抚着船舷处的消防水炮说道。在同事眼里,这位36岁的大副总能在喧嚣中保持“雷达般的敏锐”——前年除夕夜,他在车辆安检时发现某车底盘有异常火花,仅用47秒就完成隔离处置,避免了一场潜在事故。
这样的应急能力,源于钟昆兵特殊的职业经历。
14年前从船舶驾驶专业毕业后,他曾在上海远洋货轮工作,穿越过马六甲海峡的惊涛骇浪。2018年因母亲患病返乡,这位见过大洋浩瀚的航海人,却把根扎在了琼州海峡这条“水上民生线”。
“远洋航行面对的是自然风险,这里考验的是对生命的守护。”他指着船舱里贴满的“安全责任网格图”说。从车辆绑扎系数的计算,到突发火情的处置预案,23项安全规程他烂熟于心。
凌晨三点的“安全仪式”
在绿源一号的驾驶舱里,挂着一张特殊的排班表:春运期间全体船员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实行“三班两运转”。
但钟昆兵的作息表总是多出两小时——每天凌晨三点,他都会带着当班水手进行“安全仪式”:从救生筏有效期到消防栓水压,把全船186个安全节点检查个遍。“钟大副的眼睛比探照灯还亮。”水手小林记得,有次暴雨夜航时,硬是被他从雨幕中发现了系缆桩的细微裂痕。
如今在新能源专班,他仍保留着那个磨得发白的记录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每次应急演练的细节。
“成全万家灯火”背后的牵挂
“爸爸,你船上的探照灯能照到我们家吗?”女儿的视频留言让这个铁汉眼眶发红。
两个年幼的孩子在海南万宁老家,妻子独自照料老人和孩子,钟昆兵却连续7年主动申请春节值守。今年春运他设计出“潮汐式轮岗法”,让外地同事能错峰回家,自己却默默顶了12个夜班。
“总得有人成全万家灯火。”他说这话时,正望着对岸徐闻港的灯火渐次亮起。
在五四青年节前夕的班组会上,这位“老航海”对平均年龄28岁的团队说:“安全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刻在骨子里的本能。”
如今,他带出的12名徒弟都已成为业务骨干,创新的“五查三问”安检法正在全线推广。当被问及坚守的意义,他指向甲板上醒目的安全标语:“每次平安抵达,都是对‘万家团圆’最好的注解。”
暮色中的琼州海峡,绿源一号的汽笛再次鸣响。钟昆兵整理好安全帽走向作业区,甲板灯光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
这个把青春刻进浪花的海南汉子,依然在书写着属于新时代航海人的安全长卷——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唯有年复一年对生命最庄重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