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九龙/素材,伊河生活/整理,故事情节有虚构,主人公化名,勿对号入座】

今年春节期间,我到小区附近的公园散步,偶遇十多年没见面的连队战友小蒋,



和他聊天聊到我当连长那年春节,妻子带着3岁儿子到部队,没想到小蒋却兴奋地说,他至今仍清楚记得战友们欢迎妻子时的样子。

战友的话,勾起了我对40年前往事的回忆。

1984年2月,春节刚过,我就离开仓库政治处机关,到深山库区里的勤务连当指导员。

转眼到了1985年1月,在家乡一所学校当老师的爱人带着我们3岁的儿子,风尘仆仆地来到山沟连队探亲。

我们老家在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儿子长到3岁还没见过山,他到连队后,不愿在屋子里呆,趁妻子不注意,他就溜出屋子,到处跑着看,还跑到战士们的班里,和战士们玩。

说来很奇怪,他在老家时并不爱和陌生人说话,没想到他到连队后,看到战士们竟然一点也不害怕,而战士们也十分喜爱我儿子圆乎乎的脸蛋,有好几次,儿子回来,我们能看到他脸上被摸出的手印。

而妻子给我拆洗完被褥后,让通信员给她打水,要给战士们拆洗被褥。

当时,来队探亲的家属,还有副连长的妻子和孩子,还有两名志愿兵的妻子,在妻子的倡议下,四位军嫂决定给连队战友们拆洗被褥。

我听说后,并不想让妻子洗,可妻子却说,一年了,战士们的被褥都脏了,趁她们来了,就一起就洗了吧。

说完并不经我同意,妻子就让通信员给他们在炊事班烧一大锅热水,她们4个人蹲在洗漱间,在大盆里给大家伙洗被褥。

连队那么多的战士,她们4个人愣是洗了4天才洗完。

可是到了晚上,妻子手腕痛得睡不着觉,我又气又心疼她,只好让卫生员弄来些伤湿止痛膏贴上。

通信员看到后,和班里战士说了,几个班长专门来找我家属,感谢她们几个人为大家做好事,说这些事情战士们原本可以做的。战士们也想帮家属们做些事情,可终归也没有什么要做的。

转眼到了除夕,上士一大早出去买回猪肉,炊事班几名战士和帮厨的战士一起,和面的和面,还有几个人叮叮当当剁饺子馅。

炊事班和了近三袋面粉,大冷天,和面的两名战士累得一身汗,吃过晚饭,馅盘好了,面也和好了,大伙一起在饭堂的餐桌上包饺子。

妻子和另外3名家属也来到了炊事班,和战士们一起包饺子。

晚上6点半多,我要去库区4号哨位站岗。节前连队干部商议,战士们站了一年的岗,大年除夕夜的岗,就由连队的几名干部来站,身为连长的我,带头站7点的岗。

此时天早已黑透,然而,就在我穿戴整齐要出门时,我那个3岁的儿子,竟嚷嚷着要跟我一起去站岗。

岗亭儿子没去过。他到连队以后,经常见到战士们背着枪上哨、下哨,如今看到我要去哨位上执勤,他也说要去站岗。

站岗是件十分严肃的事情,我和儿子说,站岗的都是大人,是军人,小孩子不能



去……可儿子为了能去成,竟然说他也是男子汉,也能保卫祖国……

最后,妻子和我说,那你就带着他去嘛,让他见识一下军人的辛苦,也不是坏事。

于是,我把儿子裹严实后,便带着他走上了那条多长的蜿蜒小路,虽然天黑,风还呼呼地叫着,可儿子紧紧抓住我的手,小短腿步速很快,硬是走在我前面!

一公里

下哨的战士离开以后,我持枪站在哨位上,儿子个子矮,外面什么也看不到,但他看到我纹丝不动地站在那里,他也学着我的样子,站在旁边。

我们这一岗要站两个小时,连队战士平时站久了,还会经常活动一下腿的脚,要不下哨时连路都走不成了。

儿子毕竟岁数太小,他站了十多分钟就围住我转圈,之后,又站在我的另一侧。

我站在山顶的岗亭里,看着山脚下连队微弱的灯光,我知道妻子正在和战士们一起包饺子。

妻子是我高中的同学,我当兵以后,她后来考上了地区财会学校,毕业后留校,如今成了学校的一名老师。

作为军人的妻子,她和我结婚尤其是有了儿子后,家里的大小事她一个人扛着。

一次妻子来信说,儿子半夜突然发高烧,当时还下着小雨,学校的校医又不在,没办法,她抱着儿子走了五里多路赶到一所医院,到医院发现自己的衣服都淋湿了,两只胳膊痛得厉害。

她前两天帮战士拆洗被褥,我心疼她胳膊有旧疾,但她不听劝,执意要和另外3名军人的妻子一起,给连队战士们拆洗被褥……

妻子从小长在地区交通局家属院,又是独女,在家里基本上啥活也用不着她干,没想到和我结婚后,除了上班,回到家啥活都干,尤其是当了妈妈之后,仿佛一夜之间啥都会了……

两个小时的时间到了,外面传来脚步声,紧接着就听到副连长的声音,我和副连长交完哨之后,带着儿子离开了岗亭。

没想到刚走了两步,儿子说困,想睡觉,我解开大衣,把他抱在怀里,没想到这小子竟在寒风里睡着了……

第二天是大年初一,前两天下了一场雪,虽然山沟里的风吹过雪积雪还带有寒意,但我们能感觉到寒风里有丝丝暖意,春天来了!

昨晚,妻子和战士们饺子包到九点多,我下哨回来后,她们刚包完饺子。

上午十点多一点,家属们和战士们都聚集到饭堂。

指导员前两天就通知了,说在初一上午在吃饺子前,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大家联欢一下。

我领着儿子进了饭堂,发现三间大房子的天花板上面,战友们早就扯上了红红的彩带,四周还挂着小灯笼,前面的黑板上写着大大的“欢度春节”四个大字。

令我意外的是,联欢刚开始,指导员却率先喊道:“咱连长和嫂子就是因为唱歌而处上对象的,欢迎连长和嫂子来一个!”

指导员知道我和我妻子是高中同学,而且,一次聊天时,我曾和他说过我和妻子



是因为在高中唱歌好上的……

指导员的话音刚落,四周便响起了欢呼声,夹杂着一阵尖利的口哨所。

妻子看着我笑了,我知道这种事情躲不过去:“上!”我手一挥,拉着妻子便走到了前面的台子上。

没想到,一向文静的文书,不知从哪弄来一个手风琴给我们伴奏。

我喜欢去年春节晚会郁均剑演唱的《小白杨》,于是,我示意文书,唱小白杨。

随着手风琴悠长的琴音,我带头唱起了“一棵小白杨,长在哨所旁……”还没等我给妻子眼神,她便无缝而又准确地衔接上了下面的歌词。

令人高兴的是,妻子的第一句词刚刚唱了一半,四周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妻子的嗓音和演唱技巧,确实比我高一酬,我们俩人唱完了一首歌后,下面有人喊:让连长和嫂子再来一首,好不好?

好,好,好……又一阵叫好声向我们扑来。

我虽然喜欢唱,但确实没妻子会唱歌,在我的鼓励下,妻子一个人唱这两年盛行的《我的中国心》,没想到妻子用广东话唱这首歌,别一有番味道。

当初,我就是在听了她的一次唱歌后,才暗暗喜欢上她的。她的歌几乎可以算得上专业水平了,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平民歌唱家。

在她唱歌期间,战士们多次对她报以热烈的掌声……她成了战士最欢迎的人。

小蒋说,我妻子和战士们包饺子时哼唱歌曲时,几十个人包饺子的饭堂里竟然没有一个人说话!

中午吃完饭后,我们走出饭堂,听到有战士在唱《小白杨》和《我的中国心》……我和妻子会意地笑了。

之后很长时间,这两首歌成了连队战士最喜欢哼唱的歌曲。

只是那个时候我没想到,这一年我和妻子上台演唱歌曲的事情,连队战友小蒋竟



会记住这么长的时间,他还说出了妻子和儿子到连队后的许多生活细节。

时光不居,岁月如流。

40年过去,我们都已是老人了,但岁月深处的闪光瞬间,仍会时不时地如一朵浪花,闪现在我们的记忆里。

【素材来源于素材提供者,个别细节虚构处理。图片源自网络,联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