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2025年一季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主要进展情况及下一步安排》,其中介绍了社保方面的工作和下一步工作安排。

文件里提到,“扎实做好今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工作,重点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短短一句话透露了两个信息,一是2025年的养老金调整将进入落地实施阶段,用不了多久应该就会传来好消息了;二是人社部再提今年养老金调整要向倾向中低收入群体的原则。

哪些人能在今年的养老金调整中获益,得到较高比例的增加额?我们来盘点一下。



一、中低收入群体成政策倾斜重点

人社部三番五次已明确提出2025年养老金调整将向中低收入人群倾斜。

这一政策转向标志着养老金分配机制正在从单纯强调"缴费贡献"向"保障基本生活"与"缩小差距"并重转变。

具体到调整机制,尽管仍由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倾斜调整三部分构成,但各板块的权重分配将发生显著变化。



定额调整作为普惠性增资部分,其占比提升将成为直接体现政策倾斜的窗口。这种调整方式有效避免了单纯按比例上调可能加剧的"马太效应",确保中低收入群体获得更实在的获得感。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政策倾斜并非"劫富济贫",在保持"多缴多得"激励机制的同时,通过优化调整结构,使养老金增长更体现社会公平。

同时,中低收入退休人员的消费潜力并未被挖掘,主要是因为消费能力不足。给予他们更多的可支配收入,能够促进提振内需消费。



二、高龄老人延续多重保障机制

作为养老金调整的"传统福利",高龄倾斜政策在2025年将继续发挥保障作用。

全国31个省份均设有高龄倾斜调整,仅在年龄门槛和增发标准上存在地域差异。

绝大多数地区以70周岁为起算年龄,在今年的调整中指的是202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年满70周岁及以上的退休人员。



在高龄倾斜的梯度设置上,80周岁成为关键分水岭。多数省份将高龄倾斜划分为2-3个档次,年龄越大增发标准越高,80周岁可能是享受第二档高龄倾斜增加额,也可能是第三档(最高档)。

这种梯度设计既体现了对"年轻老人"的关怀,更强化了对超高龄老人的特殊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地区历年的高龄倾斜增加额门槛较低,如北京规定超过65岁的退休人员便可以享受,今年大概率会保留传统。



三、特殊群体享受差异化红利

在普惠性调整基础上,三类特殊群体将获得额外政策红利:

1. 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

针对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成本较高的地区,多地专门设立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西藏自治区在此方面最具代表性,其养老金调整方案充分体现地域特殊性。

2024年西藏企业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达5488元,位居全国首位,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60%左右。这种差异化调整既是对艰苦环境的补偿,也是吸引人才、稳定边疆的重要举措。



2. 部分地区的特定年龄达标者

上海、山东一直设“有到龄补贴”政策,形成独具特色的地方福利。比如,上海市对正好年满60周岁和正好年满65周岁的男性退休人员给予定额补贴,2024年标准为90元/月。

山东省则针对企业退休人员设置70岁、75岁、80岁三个年龄节点,分别增发290元、190元、360元。

这种"年龄节点"补贴具有显著的仪式感,既是对人生重要阶段的祝福,也体现了政策的人性化设计。



3. 军转等特殊群体

多地政策明确,退休军转的养老金在调整后达不到当地平均水平的,予以补足至平均水平。这种兜底保障机制既是对国防贡献的认可,也是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另外,在为革命事业做出贡献并被有关部门认可的退休人员也会在2025年获得更多的增加额。



随着5月临近,养老金调整通知的发布窗口期即将开启。参考往年经验,人社部官网将成为政策发布的首要平台。

在养老金调整机制持续优化的背景下,2025年的调整方案既将保持政策延续性,又在倾斜方向上作出创新。这种"提低、控高、扩中"的调整策略,既有助于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也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对于广大退休人员而言,及时关注政策动态、了解调整规则,将有助于更好地规划晚年生活。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