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是和平曙光还是战略缓兵

教堂穹顶下,空荡的长椅上,泽连斯基与特朗普靠得极近。

前者眉头紧锁,后者双手交叠作倾听状。

这是2025年4月26日梵蒂冈教皇葬礼上的一幕。



普京宣布将在5月8日至11日“胜利日”期间停火72小时,并呼吁基辅效仿。

克里姆林宫强调,这是俄方展现的“人道主义善意”,但若乌方违反协议,俄军将“充分回击”。

乌克兰外长瑟比加直接呛声:“想要和平就立即停火! 为何要拖到5月8日? ”

诚意还是战术?

这已是普京两周内第二次宣布短暂停火。

4月19日复活节期间,俄军曾停火30小时,宣称“检验乌方诚意”,但战场炮火未减反增。

此次“胜利日停火”同样引发质疑。

俄军总参谋部作战总局副局长莫斯卡利克中将在莫斯科街头被汽车炸弹刺杀,俄方直指乌情报部门所为,称此举暴露基辅“毫无谈判诚意”。

耐人寻味的是,俄方一边高举停火旗帜,一边高调宣布“收复库尔斯克州”。

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向普京汇报称,乌军在此损失7.6万人,最后一个据点戈尔纳尔村已被攻破。



但乌军总参谋部次日反驳:“库尔斯克仍在激战! 俄方宣传纯属虚构。 ”

面对俄方提出的短期停火,泽连斯基态度坚决:“至少30天!

乌方认为,72小时停火不仅无法扭转战场颓势,反而可能让俄军借机重整军备、巩固战线。

基辅更担忧的是,特朗普的“和平方案”暗藏割地条款。

要求乌克兰承认俄对克里米亚及乌东部分地区的控制。

为争取国际支持,泽连斯基马不停蹄穿梭于罗马与梵蒂冈之间。

他先后会晤英国首相斯塔默、法国总统马克龙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力推“安全保障机制”纳入停火协议。

法国承诺加速交付“幻影-2000”战斗机,英国则秘密派遣特种部队驻守敖德萨港口。

这些动作被解读为欧洲试图在美俄博弈中争夺话语权。

特朗普对斡旋俄乌冲突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急切。



他声称“离协议只差一步”,甚至放话“两周内搞定”,却被《时代》周刊揭穿竞选时“24小时停战”承诺纯属“画大饼”。

尴尬的是,其团队提出的和平草案要求乌方“法律承认克里米亚归属俄罗斯”,引发泽连斯基强烈反弹:“14万阵亡士兵的家属绝不会接受! ”

白宫态度的摇摆显露无遗。

国务卿鲁比奥一边施压“本周是达成协议最后窗口期”,一边警告“若失败将停止斡旋”;

特朗普则在社交媒体上对俄乌各打五十大板,指责普京“用导弹袭击基辅不像要停火”,同时甩锅前任奥巴马和拜登“留下烂摊子”。

尽管外交场上唇枪舌剑,前线的血腥程度却未减弱分毫。

俄军图-160战略轰炸机持续空袭乌能源设施,乌军则用西方提供的“金牛座”巡航导弹反击别尔哥罗德油库。

4月24日,基辅遭遇开战以来最猛烈空袭,俄军发射的“天竺葵”无人机与巡航导弹让防空警报彻夜长鸣。

令人不安的是第三方势力的介入。



朝鲜士兵头戴圣乔治丝带参与库尔斯克作战的画面被俄国防部公开,平壤甚至计划建立“解放库尔斯克纪念碑”;

美国被曝试图接管扎波罗热核电站,遭俄外长拉夫罗夫强硬拒绝:“核电站已在俄方可靠管理之下!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与泽连斯基会晤后,重申“对乌支持不变”。

但德法私下担忧,若按特朗普方案“割地换和平”,欧洲或将面临300万乌克兰难民潮,能源管道重建更是天文数字。

这场持续1160天的战争,似乎正将各方拖入更深的泥潭。

普京的停火倡议究竟是迈向和平的台阶,还是下一轮攻势的烟雾弹?

泽连斯基的“30天停火”要求,到底是争取喘息之机,还是拖延战术?

特朗普急于达成的“历史性协议”,会终结战争,还是引爆更大危机?

答案或许就藏在未来72小时的炮火声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