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脚下的地球,重达6万亿亿吨,准确说是5.972 × 10²⁴千克。

这是个什么概念?它比一切你见过的都要重,比太阳系所有小行星加起来还重上几百倍。可奇怪的是,它却飘在太空中,而不是向下坠落?



我们常说“向下掉”,可在太空中,“下”这个概念就不复存在了。

在地球上,你往下丢个球,它会掉到地面,这是因为你站在一个强大的引力场里。而在宇宙尺度上,没有什么“绝对的下”,只有“谁对谁有引力”。



太阳对地球有引力,所以地球会往太阳那边“掉”;银河系的中心黑洞也有引力,于是连整个太阳系也在绕它打转。看起来好像在“漂浮”,其实都处于一种持续不断的“自由下落”状态。

可为什么地球没砸到太阳上去?

这就要说到宇宙最妙的平衡术——轨道运动。



早在300多年前,牛顿就画过一个神奇的想象图:他在一座高山上架起一门超级大炮,往外发射炮弹。

如果速度慢一点,炮弹飞出去很快就落地了;再快一点,它飞得更远;但如果速度恰到好处,它就会一直往前掉,但永远不会砸到地面——因为地球是圆的,地面也在“弯下去”。

于是,这颗炮弹就会绕地球转圈,变成“人造卫星”。

这,就是轨道。



地球就是一颗围着太阳旋转的大炮弹,时速高达10.7万公里,虽然太阳一直在“拉”它,但它跑得足够快,始终在一个“边掉边跑”的平衡状态中,不偏不倚,刚刚好。

你看国际空间站在太空中好像悬在那里,里面的宇航员“飘”来“飘”去。



他们是不是进入了“无重力”状态?其实并不是。

空间站和宇航员也在掉——以每秒7.66公里的速度绕着地球掉。但它们的“掉落速度”与地球表面的“弯曲速度”完全同步,就像永远落不到地面的炮弹。

这就是我们说的“持续自由落体”状态,听上去像漂浮,其实是一种精密计算后的持续下落

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只是地球,月亮、空间站、甚至你手机导航里用的GPS卫星,统统都在“掉”。



地球绕太阳转,我们都知道。

但太阳呢?它也不闲着。整个太阳系正在以每秒220公里的速度,绕银河系中心打转,每圈大概要2.3亿年,刚好是一“宇宙年”。

而银河系本身也在朝“室女座超星系团”方向飙射,后者又在被更庞大的引力牵引……



所以你以为地球安静地挂在某个地方,其实我们正坐在一艘以光速1/700的速度穿越星河的飞船上,没有方向盘,也没有刹车。

一切靠引力,一切靠速度。

你以为你站得稳,其实你也在飞。不是相对地面静止,就叫静止。



我们脚下这颗蓝色星球,重达60万亿亿吨,但它从没“落地”,因为宇宙里根本没“地”可落。

我们,是飘在深空的一群乘客。

而你此刻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其实正以十几万公里的时速绕太阳飞驰,同时随着银河一起坠入更深的宇宙引力井中。

只是你没有感觉到罢了。



1969年,人类第一次登月时,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从月球上回望地球,地球像一颗蓝色玻璃球,孤独又奇妙。

而旅行者1号——那艘已经飞出太阳系的探测器——在遥远的距离回望地球时,拍下一张照片,叫做《暗淡蓝点》。在那张照片里,地球只是一个像素大小的蓝色小点。



60万亿亿吨的地球,在宇宙中,微不足道。

但正因为我们理解了轨道、引力和速度,人类才有能力跳出这颗星球,看向更远的深空。

我们不只是乘客,我们也是掌舵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