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明物体”高速撞上了银河系中心附近的射电结构,并致其发生了断裂。


银河系中心附近断裂的“肋骨”射电结构G359.13142-0.20005和导致它断裂的脉冲星(中子星)(红圈内)。NASA / CXC / Northwestern Univ. / F. Yusef-Zadeh / NRF / SARAO / MeerKat / SAO / N. Wolk

天文学家在射电波段上发现,银河系内存在着一些看上去像“肋骨”,或呈细长蛇形的巨大结构。这些构造被与它们平行的磁场贯穿,并通过沿磁场作螺旋运动的高能粒子发出射电波。而在这其中,有一条编号为G359.13142-0.20005的“骨骼”看上去有点异样。它的一个部位好像发生了“断裂”,原本连贯的结构出现了一处凸起,与平顺的其余部分截然不同。

近日一些科学家借助钱德拉X射线空间天文台、南非MeerKAT射电望远镜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大型射电望远镜阵列,在这条“肋骨”断裂的位置发现了一个神秘天体。研究人员相信,可能正是由于这个天体的高速撞击,导致G359.13142-0.20005发生了“骨折”。

研究人员认为,G359.13142-0.20005的断裂,可能是被一颗高速移动、高速自旋的中子星(脉冲星)撞击所致。研究人员在其断裂处探测到了一个点状的X射线和射电波源。这些X射线和射电波可能来自一颗中子星。而在这个信号源的附近,似乎还存在另外一个X射线源。研究人员推测这些额外的信号可能来自被加速到高能状态的电子和正子。

中子星是除黑洞外,宇宙中已知密度最高的天体。它也是由大质量恒星坍缩而成。巨大的冲击波导致死亡恒星的内核密度变得极高。同样由于强大的冲击波,它们常常会以极高的速度离开原来的位置,在宇宙中穿行。

研究人员认为,这颗中子星的飞行速度达到了每小时160万到320万公里。它高速撞上了银河系中心附近的射电波结构G359.13142-0.20005,并致其发生了断裂。撞击同时还扭曲了G359.13142-0.20005的磁场,导致其产生的射电信号也变得扭曲。

G359.13142-0.20005距离地球约26000光年,位于银河系中心附近,是银河系已知最亮的此类结构,同时也是最长的此类结构。230光年并不是个小数字。在以地球为中心的230光年范围内,存在着800多颗恒星。


银河系中心附近断裂的“肋骨”G359.13142-0.20005和导致它断裂的脉冲星。NASA / CXC / Northwestern Univ. / F. Yusef-Zadeh / NRF / SARAO / MeerKat / SAO / N. Wolk

参考
Chandra diagnoses cause of fracture in galactic 'bone'
https://chandra.harvard.edu/blog/node/925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