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布拉风是什么?
一)如果你问Deepseek,它会告诉你:
布拉风(Bora)是一种寒冷、干燥的强下坡风,常见于亚得里亚海东岸(如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和黑海沿岸地区。以下是对布拉风的详细介绍:
1. 形成机制
- 地形与气压差
:布拉风通常由内陆高压区的冷空气与沿海低压区的暖空气之间的气压差驱动。当冷空气在高原或山脉(如迪纳拉山脉)后面积聚,受重力作用从高处向低海拔沿海地区猛烈下沉。
- 绝热增温效应
:尽管空气下沉会因压缩而升温,但由于布拉风的冷空气团初始温度极低,即便升温后仍保持寒冷特性,形成干燥、低温的强风。
2. 主要特征
- 寒冷干燥
:气温骤降,湿度极低,常伴随晴朗天气。
- 风力强劲
:风速可达20~50米/秒( 8~12 级),极端情况下超过100米/秒(如 1998 年克罗地亚的 Senj 地区记录到 67 米 / 秒)。
- 突发性与持续性
:可能突然爆发,持续数小时至数天。
3. 地理分布
- 典型地区
:克罗地亚达尔马提亚海岸、斯洛文尼亚的里雅斯特湾、黑海东岸(如俄罗斯新罗西斯克)
二)我再解释和补充一些知识:
这部分有点长,放在文末。
先说一点:布拉风并不限于上面所查到的“高山下的沿海”,而是在有地形高差的地方广泛存在,只要具备条件,它就可以出现。它风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高差和温差。
二、2025年“五一”天山布拉风倾泻南疆盆地
布拉风在中国并不鲜见,今年5月11日引起广泛热议的华北大风过程,就有布拉风的身影。笔者也曾多次观察到从秦岭翻下四川盆地的布拉风,但要说中国境内最常见最凶猛的布拉风,非天山布拉风莫属。
一)“五一”天山布拉风
今年五一期间冷空气从天山西段翻越进塔里木盆地时就出现了典型的大范围布拉风,测站测得12级以上阵风。
布拉风从5月2日下午开始出现在天山南麓山脚,其后不断向盆地内部推进并加大。下图的拜城县附近情况可见风刚刚下山(风向垂直于山脉而出,只可能是下山风)。
上图放大视野换高精地形如下:
12小时后,下山风明显推进盆地,风力加大
放大如下:
与此同时盆地西部也有:
上图放大视野换高精地形如下:
到3日凌晨6点时,整个盆地周边的风势如下图,各路各种不同机制的冷空气进入南疆盆地搅在一起,在中心卷出一个“气旋”,好似一场大风的“华山论剑”:
二)天山北侧高空结合盆地低空实测资料分析
我们以紧贴天山南侧的阿克苏测站探空气球资料,取最接近冷空气初始翻山时间的观测时次5月20日20时为代表,和同时次的全地域地面观测资料。考虑到天山西段南侧的这段山脉平均海拔在2500-3500米,因此以700百帕等压面(约海拔3000米)作为山上冷空气分析。
从下图中可以清楚看到西北方向冷空气逼近,3000米空中冷气团中心温度低于-4℃,其前沿锋区约8℃,风向为偏西风,风力约8级不算很大;冷空气前侧盆地内同高度空中气温12-16℃;盆地地面气温约32-36℃。
由此近似假设冷空气大约以7℃左右的温度翻下天山是大致合理的,下图垂直温度的分析近似描绘了此冷空气下山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海拔3000米处7℃的干空气下沉到海拔约1000米的地面,会被压缩增温至约24℃,是远低于地面32℃的气温的。
实际上如果回去看第一图,18时观测到的山下气温约20℃,比上述分析结果要更冷,强布拉风无疑。
理解了后文会有助于理解上文。
三、对布拉风和相关知识的解释和补充
1、你可能会疑惑,高空不是本来就比低空冷吗?为啥这冷空气没有掉下来呢?这是因为高空空气虽然冷但它是稀薄状态下的冷,实际密度比低空的暖空气还小,自然掉不下来了。所以我们常说的“冷重暖轻”这个常识其实是基于一个我们不说但至关重要的前提:要在同样的海拔高度。
2、因为空气是有质量和重量的,它们一层层堆高。高处比低处承压的空气更少,因而气压和密度更小,高原空气稀薄就是此理。因此高海拔空气下到低海拔,必然被低海拔空气压缩至同等气压,会发生增温现象。打气筒用过之后会发热、气不足的车胎承压后会发热,都是空气压缩增温的原理。
3、那些高处的、足够冷、密度足够大的空气,经历了下坡压缩增温之后依然比坡下原空气还冷、密度还大的风,就是布拉风。
4、布拉风与焚风的异同:都是下坡风;布拉风是下坡冷风,焚风是下坡暖风。焚风的本质是山上风经历了下沉增温后比山下气温高。理论上,焚风是不可能自行下坡到底的。因为它的密度比坡下空气更小,正如气球是不能自己钻到水里一样。
5、不拉风与雷暴大风的异同:它们都是一股大密度空气流的下落(密度流);雷暴大风是湿的,布拉风是干的。雷暴大风靠融化冰雪蒸发和雨滴蒸发的潜热吸收作用来变得更冷(得到潜热的是冰雪雨滴,空气损失了热量);布拉风本身已经足够冷、不需要依赖水的相变来降温。
6、布拉风并不限于发生在高山下到沿海的情形,而是在有地形高差的地方广泛存在,只要具备条件,它就可以出现。它风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高差和温差。
7、同一个地方冷空气下山(比如太行山上的风下到华北平原),有时候是布拉风,有时候是焚风。焚风经常用来解释华北平原高温和所谓“锋前增温”,但如前所说焚风照理不能直接下到地面,所以它的机制实际远比布拉风复杂。到底是焚风还是布拉风?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甚至同一个天气过程也不同。
---全文完---
欢迎关注公众号:涛淘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