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进入第四天,南京各大景区依旧人从众。现代快报记者探访发现,今年五一,除了热门景区,南京一些小而美的街区也成为了新的网红打卡地,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比如三十四标,位于拥有百年历史的南京老商业街区太平南路,午餐时段有餐饮店铺翻台超过4次。从三十四标到瑞金里REPARK、南湖记忆三期,今年南京一批城市更新项目改造完成对外开放,绽放出新的城市活力。它们或承载着童年记忆,或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童年回忆又上新了,南湖记忆三期好吃也好逛
5月4日中午11点半左右,建邺区南湖东路上,知名老店李荣兴坐满了前来就餐的顾客,排队等着拿锅贴的队伍更是排到了门外。“一碗牛肉馄饨,二两锅贴!”这个CP组合可以说是每桌必点了。“锅贴没有李记的那么脆,但牛肉馄饨还是挺好喝的。”市民李女士说,听说南湖记忆这块又出新了,特意过来看看,这家锅贴也是老店了,顺便来尝尝。
如今,李荣兴的门头是由绿色的马赛克瓷砖砌成的,身后的居民楼也是一样,墙体明黄色搭配绿色,一眼望去,怀旧风十分鲜明。过了马路到文体村小区,半圆拱形大门、各式广告画与海报拼贴成的围墙、身穿校服的人偶雕塑,还有黑板报、跳房子、水泥乒乓球桌……充满了上世纪80年代的校园风。记者探访时,有不少市民游客正在拍照打卡。
旁边的围挡是还在施工的南湖东路40号,这里原本是南湖一中,后来为莫愁职校等单位使用。据悉,从1985年开始,此后的近40年里,有数万青少年从这里由校园走向社会,可以说承载了几代人的青春记忆。2025年,原来的南湖一中科技楼列入南京城市更新计划,规划打造为南湖记忆文化生活街区光阴里。这也是正在打造的南湖记忆三期的核心区域,预计今年9月开街。
2021年,南湖记忆一期开街,红砖绿墙的街道、复古摩登的广告牌,组成了南湖东路一带的基本元素,唤醒了80年代的集体记忆。今年三期开工改造,在一期二期基础上向东延伸至云河北路,覆盖原南湖一中、熙乐汇广场、南湖体育场东南角休闲广场、南湖东路26号及27号等区域。目前已经基本完成,即将全面开放,“南湖记忆”也从原本的居民区,蜕变为了南京的城市新地标。
百年商业老街开起露天live,这也太摆了
与南湖东路一样,瑞金路也是满载着南京城市烟火气与南京人时代记忆的街巷。秦淮区的瑞金路,在上世纪80年代时是水果一条街,到90年代成了摩配一条街,再到如今又是美食一条街。其中最吸引人潮的要数瑞金路21号了,原址为南京市友谊服装厂,现在是瑞金里REPARK,今年一期刚开街。
但不同于南湖记忆的校园怀旧风,瑞金里REPARK充满了工业风,整面的红色墙砖,搭配砖红色的钢铁结构外立面,非常硬核。5月4日下午1点多,记者探访时,巨大的“南京”字样下面有游客正在排队拍照打卡,而沿街的绿柳居、鸡鸣汤包等老字号美食也坐满了顾客。
据悉,瑞金里REPARK占地面积约1.67万平方米,由五栋建筑围合而成。将“街区文化”融入“产业空间”,以浓郁的工业风,打造集商业、产业、文化和休闲于一体的无边界新型园区和时尚城市客厅。
从瑞金里REPARK向西坐三站公交,就可以到达南京拥有百年历史的商业老街太平南路,梧桐树下,是充满了民国风情的小洋楼。在常府街与太平南路交叉口东北角,是今年刚刚完成出新开街的三十四标,米黄色的外墙、深砖红色木制门窗、黑瓦坡顶,还有二层的小阳台,攀爬着藤蔓与花草,吸引了不少路人驻足。
这个街区由9栋建筑组成,其中1号楼、2号楼进行修缮后,保留着最具近代历史风貌的特征;3至8号楼通过后期复建,极大程度还原了当年的历史风貌。整体定位是餐饮加文化,以文旅消费为主。
在这样的民国风情建筑里吃饭是什么感受?环境体验肯定是拉满了。该街区的一家南京风味餐厅是点评网站上的网红餐厅,据介绍,“五一”假期,随着往来游客增多,到店就餐的顾客也变多了,午餐时段,基本要翻台4次左右。
明商集团新街口公司负责人沈良强介绍,三十四标的餐饮消费贴近大众,主要承接来自新街口、科巷、夫子庙等区域的游客,同时服务于周边的医院、居民区、写字楼。在5月1日至3日,街区还举办了非遗、手工、美食市集,到了傍晚时分,还有乐队进行露天live演出,白天晚上都很精彩,吸引了不少游客。“有两个来南京研学的俄罗斯女生,路过被市集上的非遗花灯吸引了,非常喜欢,她们还拍了视频发抖音。”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王益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