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医生站福利
活动:医学界医生站全新会员体系上线!
会员福利:商城折扣券、医米等级礼包、专属客服、线下特权……
限时惊喜:4.28日-5.5日,进入会员专区查看【会员规则】有惊喜掉落哦!
如何参与:【】
7个常见问题详解~
撰文:张泰胜
血糖监测对于糖尿病的有效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过去的百年间,葡萄糖检测技术经历了众多创新性的发展。近期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连续葡萄糖监测(CGM)技术领域。大量文献证据表明,CGM技术对于1型糖尿病(T1DM)和2型糖尿病(T2DM)患者在血糖控制方面具有显著的益处[1,2]。
然而,在临床实践中,针对CGM存在诸多细节问题,涵盖了糖尿病的诊断、治疗以及患者咨询等方面。以下7个问题,作一总结。
Q1: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期间是否可以使用CGM?
A:当前,CGM技术正逐步走向成熟化。该技术所采集的数据来源于皮下组织间隙的组织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并将这些组织液中的葡萄糖水平信号转化为血糖数值[3]。其核心机制是利用辅助植入装置将传感器植入糖尿病患者的腹部皮下,该传感器与皮下组织间液中的葡萄糖发生化学反应,进而产生电信号[4]。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主要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和高血糖高渗综合征(HHS),这两种状况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脱水现象。脱水通常导致组织间液减少,并引起液体流动速率下降,从而对CGM的准确性产生显著影响。鉴于此,对于这些特定人群,不建议采用CGM进行血糖监控。
此外,DKA与HHS均具有明确的补充能量(糖分)的血糖阈值限制,主要以指尖血糖监测为主。因此,相较于CGM,指尖血糖监测在临床实践中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
Q2:CGM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A:由于CGM传感器必须附着于皮肤表面,因此其使用对皮肤特性及目标人群有一定的特定要求。例如,对于贴片材料具有敏感性,易引发皮肤粘贴部位瘙痒的个体,不建议采用CGM技术进行血糖水平的监测。
Q3:CGM贴片贴于什么部位合适[5]?
A:选择上臂背侧或外侧、腹部或大腿外侧作为传感器的贴敷部位,应避免存在瘢痕、痣、妊娠纹或肿块的区域,并确保无弯折和褶皱。贴敷部位与胰岛素注射部位的距离应保持在2.5cm以上。若贴敷部位存在灰尘、油污、汗液等,导致传感器无法有效粘贴于患者皮肤,应立即移除传感器,并使用肥皂水清洁该部位,随后重新佩戴新的传感器。
Q4:持续低血糖如何处理?
A:持续性低血糖需关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一旦患者确诊为低血糖,不论其是否表现出相关症状,均应立即进行指尖血糖检测。若检测结果与指尖血糖水平相符,则应迅速采取措施补充碳水化合物,并对低血糖发生的潜在原因进行深入分析[5]。
与此同时,在佩戴CGM期间,应避免挤压传感器,易出现血糖大范围波动,甚至显示“低血糖”的假象(图1)。在此情形下,应立即提示患者避免对传感器施加压力,并适当增加指尖血糖监测频率,以便对受压的CGM进行校准。
图1 患者在侧睡过程中挤压了CGM,导致数值出现大范围波动
Q5:临床中有哪些常见药物会影响CGM结果[5]?
A:在临床实践中,部分常用药物可能对CGM系统的准确性产生影响。例如,抗坏血酸、对乙酰氨基酚、羟基脲、甘露醇和山梨醇的使用可能导致传感器测得的血糖值高于患者实际血糖水平。相反,水杨酸的使用可能使得传感器测得的血糖值略低于实际水平。这些结果的偏差程度与体内干扰物质的浓度密切相关。
Q6:佩戴第一天血糖数值与指尖血糖不符怎么办?
A:临床中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少见,指尖血糖与CGM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图2)。
图2 入院后指尖血糖与刚佩戴的CGM有较大的区别
在CGM的初始使用阶段,部分患者可能会遭遇血糖监测值偏低的现象。此现象归因于传感器与人体生理环境之间的适应过程。通常情况下,经过24小时的佩戴,传感器的监测准确性将有所提升[5]。
Q7:是否应该执着CGM某个点与指尖血糖数值是否完全一致?
A:CGM技术测量的是组织间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与之相对,传统的指尖血糖监测则反映的是毛细血管中的血糖水平。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两种监测方法所记录的血糖变化存在生理上的时间滞后,通常为5至10分钟。当前的CGM系统通过动态血糖校准算法来弥补这种时间差异,然而,两者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解读CGM数据时,应注重其整体趋势而非单一时间点的数据对比,例如,将24小时内的动态血糖曲线与真实血糖变化曲线进行比较[5]。
CGM技术能够实时反映血糖水平的波动趋势。通过分析血糖曲线,临床医师能够更为精确和有效地评估血糖波动的动态变化,从而及时调整降糖治疗方案(图3)。
图3 及时发现夜间低血糖后高血糖现象及黎明现象,通过CGM调整降糖方案
结语
那么,CGM是否会替代指尖血糖测量而成为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的主流方法?结论是,CGM无法完全替代指尖血糖测量。指尖血糖测量作为一种静态监测手段,能够提供精确的即时血糖水平数据,然而它不具备反映血糖水平随时间变化趋势的能力。相对而言,CGM作为一种动态监测技术,不仅能够提供当前的血糖读数,还能提供血糖水平随时间变化的动态信息[6,7]。
且CGM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指尖血糖的即时血糖结果,两种技术应相互补充,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全面的辅助。
参考文献:
[1]Galindo, R. J., & Aleppo, G. (2020).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The achievement of 100 years of innovation in diabetes technology. 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170, 108502.
[2]Rodbard D. (2017).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A Review of Recent Studies Demonstrating Improved Glycemic Outcomes. Diabetes technology & therapeutics, 19(S3), S25–S37.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持续葡萄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7年)[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7,9(11):667-675
[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动态血糖仪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3,(1):51-60
[5]中国内分泌代谢相关专家小组,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版[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24,44(6):430-445
[6]Heinemann L. (2018).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CGM) or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BGM): Interactions and Implications. Journal of diabe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2(4), 873–879.
[7]Klonoff, D. C., Nguyen, K. T., Xu, N. Y., Gutierrez, A., Espinoza, J. C., & Vidmar, A. P. (2023). Use of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s by People Without Diabetes: An Idea Whose Time Has Come?. Journal of diabe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7(6), 1686–1697.
责任编辑|小林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