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掌握尿酸平衡之术。
撰文:南总内分泌 芦鑫
高尿酸血症已成为威胁现代人健康的“隐形杀手”,除了高嘌呤饮食和代谢异常外,某些常用药物也可能成为尿酸升高的“帮凶”。据统计,约20%的高尿酸血症与药物相关。本文将揭示那些可能引发尿酸升高的药物,并提供科学的应对策略。
一、利尿剂:尿酸升高的“主力军”
作为高血压和水肿患者的常用药,氢氯噻嗪、呋塞米等利尿剂通过减少肾脏尿酸排泄,可使血尿酸升高10%~15%。其机制包括:(1)血液浓缩:大量排尿导致尿酸浓度被动升高;(2)干扰排泄: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分泌。
应对策略:高血压合并高尿酸患者可优先选择氯沙坦(兼具降尿酸作用)或氨氯地平替代利尿剂[1]。
二、免疫抑制剂:
器官移植后的“甜蜜负担”
器官移植患者常用的环孢素、他克莫司,可通过双重机制影响尿酸:(1)直接肾毒性:损伤肾小管功能,降低尿酸排泄效率;(2)代谢干扰:与尿酸竞争有机酸排泄通道。
研究显示,使用环孢素的患者血尿酸可升高25%~95%。
特殊警示:服用这类药物时,建议每3个月监测尿酸,必要时联用非布司他等降尿酸药物[2]。
三、抗结核药物:治疗中的“代谢陷阱”
吡嗪酰胺是抗结核三联疗法的重要组成,但其代谢产物会与尿酸竞争排泄通道,导致52.2%的患者出现尿酸升高。另一抗结核药乙胺丁醇也需警惕类似风险。
临床对策:治疗期间每日饮水需达2000ml,并避免同时服用利尿剂。若血尿酸>540μmol/L或出现痛风,可暂停吡嗪酰胺。
四、心脑血管药物:隐蔽的“尿酸推手”[3]
1.阿司匹林:小剂量(75~325mg/d)抑制尿酸排泄,大剂量(>3g/d)促进排泄。心脑血管患者需权衡利弊,通常不建议停用。
2.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等药物可降低肾血流量,与利尿剂联用时风险倍增。
3.抗血小板药:替格瑞洛通过增加腺苷水平促进尿酸合成,其致尿酸升高风险是氯吡格雷的1.7倍。
五、其他高风险药物[4]
科学应对:用药与控酸的平衡术[5]
风险评估:有痛风史或血尿酸>480μmol/L者,用药前主动告知医生;
替代选择:如必须使用利尿剂,优选不影响尿酸的托伐普坦;
监测策略:高风险药物使用期间,每1~3个月检测血尿酸;
饮食辅助:服用吡嗪酰胺期间,每日摄入300g低嘌呤蔬菜(如黄瓜、冬瓜)促进排泄。
结语
药物相关性高尿酸血症犹如“暗流涌动”,需要医患共同警惕。记住:没有绝对安全的药物,只有科学合理的用药。通过个体化评估、动态监测和生活方式干预,我们完全可以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守护好身体的“尿酸天平”。
审核专家
李 佳
南部战区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内分泌科医师分会常委
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骨质疏松预防与康复委员会主任委员
SCI、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
主编、参编、参译专著5部
近年主持国家、省部级基金5项 授权专利8项
多次担任大会同声翻译
多份SCI杂志审稿人
参考文献:
[1]李颖慧,杭永付,梁雁,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致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病.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6,18(01) : 71-73.
[2]樊晓寒,孙凯,汪一波,等.中国农村高血压患者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华医学杂志,2009,89(38) : 2667-2670.
[3]王茜婷, 张嘉祺, 李佳润, 等. 阿司匹林对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及应用建议[J].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23, 17(8): 627-630.
[4]陈慧,杨柳青,俞玲,等.噻嗪类利尿剂、氯沙坦及其复方制剂对高血压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36(06) : 523-526.
[5]郁采蘩,继发性痛风.中华内科杂志,1983,22(06) : 383-385.
本文审核丨南部战区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李佳 责任编辑丨小林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