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想过,那些精心挑选的进口保健品、销量百万的网红膏药,可能正在掏空你的钱包、损害你的健康?央视连续曝光的保健品造假黑幕,撕开了一个触目惊心的真相:在利益驱使下,不法商家正用 AI 造假、跨境伪装等手段,编织着一张覆盖全网的骗局。这场全民健康保卫战,每个人都是潜在受害者。



4 月 27 日,央视《财经调查》揭开的辅酶 Q10 造假案,犹如一记重锤砸向保健品市场。某电商平台上,月销 3.9 万件、标价 129 元的 "美国原装进口" 辅酶 Q10 胶囊,凭借英文说明、海关清关单和保税仓发货的 "三重认证",成功俘获数万消费者。评论区里,"睡眠变好"" 心脏舒服 " 的好评不断滚动,甚至有人晒出全家服用的合影,营造出全民追捧的假象。



然而,记者通过海外搜索和专业进出口数据查询发现,这款所谓的 "洋保健品" 在境外查无踪迹,也从未有过进口报关记录。更讽刺的是,另一款宣称能 "扫清血管脂质" 的纳豆激酶胶囊,客服在面对功效询问时,竟承认这只是普通保健品 —— 公然违背《广告法》的虚假宣传,成了商家收割智商税的惯用手段。



这些骗局背后,是一条成熟的造假产业链。不法商家从网上采购 20 元的普通维生素粉,贴上伪造的进口标签后,摇身一变成为千元级保健品。他们不仅伪造报关单、炮制质检报告,甚至不惜重金租用保税仓,从发货地址到物流信息全方位伪造 "海外直邮" 假象。



经检测,某款号称高浓度鱼油的胶囊,有效成分近乎为零;标注特定营养含量的产品,实际成分与包装严重不符。安徽阜阳的全康药业、万顺制药等企业,通过 "香港注册空壳公司 - 境内生产 - 境外转一圈再清关" 的套路,将本地生产的产品包装成 "进口货",价格瞬间翻了数十倍。内部人员透露:"换个进口包装,利润能超 1000%。"



如果说传统造假手段已令人防不胜防,AI 技术的滥用更让骗局进入 "降维打击" 时代。浙江警方破获的 2 亿元假药案中,犯罪团伙使用 3000 元的 AI 换脸设备,将骗子的面容替换成院士形象,用变声器模仿权威声音,在直播间鼓吹 "量子中药治愈糖尿病"。他们利用算法精准锁定 50 岁以上人群,推送定制化 "养生秘方",再通过虚拟货币将赃款转移至境外,形成完整的犯罪闭环。



保健品造假之外,膏药市场同样乱象丛生。在淘宝、京东、拼多多热销的 "苗古金贴",凭借 "千年苗医秘方"" 非遗传承人研发 "的噱头,拿下热敷贴回购榜第一,累计销量超 500 万单。但调查发现,所谓的非遗传承人唐付政竟是 AI 合成的虚拟人物,其僵硬的表情、变形的手指,经专业工具检测 99% 为电脑生成。更荒唐的是,颁发" 非遗证书 "的机构明码标价 1500 元,任何人都能成为" 传承人 "。



生产环节同样触目惊心:无论宣称治疗何种疾病的膏药,均为普通贴牌产品,与苗医秘方毫无关联。商家利用备案信息偷换概念,将 "产品安全" 偷换成 "治疗效果",编造患者三天见效的虚假案例,持续收割消费者信任。



从跨境保健品到网红膏药,从传统造假到 AI 骗局,这场全民健康保卫战远比想象中更严峻。当进口光环不再可信,当非遗传承沦为噱头,我们该如何守护自己的健康?建议消费者养成 "三查习惯":查产品资质、查进口记录、查用户真实评价;监管部门需加强 AI 技术应用规范,提高造假成本;而整个社会更需要建立起对健康产品的理性认知 —— 真正的养生,从来不在某款神奇产品里,而在科学的生活方式中。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