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还沉浸于五一小长假时,美国政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根据媒体爆料,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解除国家安全顾问迈克·华尔兹及其副手亚历克斯·王(又名黄之瀚)的职务。同时,共和党鹰派大佬鲁比奥愈发抢镜,一人身兼四职,搞得是风风火火。
这一切的背后透着美国政坛的焦躁与不安,也埋藏了中美博弈的全新变化,亚历克斯这位华裔高官可是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华尔兹其副手,是特朗普团队中的少数族裔代表,过去可谓风光一时,他在多个政策议题上对特朗普俯首帖耳,力挺“美国优先”政策,曾经被视为白宫的“工具人”。
作为特朗普核心决策圈的重要成员,迈克·华尔兹与黄之瀚的组合曾被视为“鹰派中的鹰派”。华尔兹是退役陆军特种部队军官,以强硬对华立场和军事背景著称;而黄之瀚作为首席副国家安全顾问,更是以其华裔身份和对华激进政策主张闻名。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得力干将,特朗普到最后还是决定把他俩给炒了,这充分暴露了白宫内部在危机处理上的摇摆不定。
多重压力下的特朗普用人逻辑
华盛顿一家叫“战略前瞻”的智库分析说,特朗普这次换人决定是被很多因素推动的:
1. 打对华贸易战和关税战没打好,原来那些施压的方法效果越来越差了。
2. 在国会提出的联邦机构改革方案一直碰壁。
3. 即将推出的联邦官员AI忠诚度评估系统逼得他不得不调整人事。
4. 一些重要选区的民意调查数据开始有波动了。
总之,特朗普用人就一条铁律:“听话比能干更重要”!于是乎,新闻主播摇身变国防部长,亲信们个个火箭升职。结果呢?机密会议竟把记者拉进群聊。
最近白宫“泄密门”调查结果出炉,华裔高官亚历克斯成了背锅侠,当场被炒鱿鱼;另一心腹华尔兹明升暗降,发配去联合国坐冷板凳。看样子美国任职是特朗普说了算,真不知这草班子能把美国引向何处?
鲁比奥身兼四个职位
目前,鲁比奥身兼四个职位,分别是美国国务卿、美国国家安全代理顾问、美国国家档案馆代理馆长、美国国际开发署代理署长。
2日,据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报道,鲁比奥预计将同时担任美国国务卿和国家安全顾问至少六个月。
鲁比奥身兼数职 美议员称“白宫已陷入混乱”
泄密事件频出,现在又让美国务卿鲁比奥身兼数职,有美国众议员直言,这样的安排简直就是在胡闹。
鲁比奥倒也不是没想翻身,他心气高,偏要剑走偏锋。2024年,他在智库演讲时放了个大招,指着鼻子说中国在古巴部署导弹,语气那叫一个斩钉截铁。
结果呢?五角大楼直接冷处理,压根没证据!这下可好,鲁比奥不仅没捞到政治资本,还被中国外交部盯上了。2025年4月27日,中国宣布制裁,鲁比奥家族在上海的投资公司被迫撤资,2000万美元打了水漂。
据路透社报道,这事儿让鲁比奥在共和党内部的口碑雪上加霜,不少人嘀咕:“这家伙,咋净干赔本的买卖?”
鲁比奥出身共和党建制派,曾是“反俄急先锋”,但特朗普却对俄暧昧,甚至叫停对乌援助。当俄军轰炸乌克兰苏梅州时,特朗普沉默,鲁比奥却公开哀悼,被批“打脸老板”。
此外,他反对关闭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却遭马斯克派00后团队“闪电关停”,沦为笑柄。
特朗普任命9名总统特使,直接绕过国务院处理乌克兰、加沙等热点事务。鲁比奥在泽连斯基访美会谈中沦为“背景板”,副总统万斯反而成主角。美媒直言:“鲁比奥是空壳国务卿,特朗普只想要个听话的发言人。”
急于求成恐走险棋,对华博弈胜算几何?
执政百日,“未见显著功绩”,面对内外的批评和嘲讽,特朗普政府的压力可想而知。有种说法是,并非他们能力不行,而是初期目标定得太宏大,短期内很难看到成果。
但不管怎么解释,为了回应质疑、挽回声势,接下来政府恐怕会更急于在某些特定领域寻求“速效成果”,而不是慢工出细活地追求全局胜利。
这意味着,未来的行动可能更具风险性和冲击性。尤其是在对华政策上,不排除会打出更激进、更冒险的牌。
然而,中国方面也早就把话撂这儿了:我们有的是反制手段,而且这些反制会让美国切实感受到“痛感”。如果美方真的不计后果、一意孤行,最终很可能陷入“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困境。
最打脸的是,他精心策划的“印太战略”彻底崩盘——印度因为美国削减援助经费直接翻脸,菲律宾新总统拒绝配合南海挑衅,连日本都在偷偷和中国谈半导体合作。 美国前驻华大使吐槽:“鲁比奥把盟友都逼成了中间商,现在除了澳大利亚,没人愿意替他冲锋。 ”
鲁比奥能当上国务卿,全靠“反华急先锋”的人设。 但现在这套不管用了——特朗普需要和中国谈稀土供应、谈债务延期,根本不想看他继续搞对抗。 内部文件显示,白宫正秘密筹备“中美关系重启计划”,而这份计划里压根没给鲁比奥留位置。
目前来看,美国政府手里的牌面,似乎更多在于挑动地区纷争、制造麻烦,而非拥有能够一锤定音解决问题的硬实力。外界普遍认为,只要中国保持战略定力,做好自己的事,准备好应对各种情况,这场博弈的最终结果,未必对美国有利。
特朗普这套班子究竟能将美国引向何方,后续的操作是能为美国“回血续命”,还是会因为内部的不稳定和外部的强硬反弹而“翻车”,这出大戏,还充满变数,值得继续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