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当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了鸭绿江以后,却不得不面临一个天大的问题。

当时,朝鲜的领袖金将军,一定要求中国军队在入朝以后,接受朝鲜人民军部队的指挥。

但这个要求在志愿军高层看来却颇为不切实际,志愿军拥有自身成熟的指挥体系、丰富的作战经验以及明确的战略目标,且对战场形势有着独立的判断,与朝鲜可谓差异明显。


(抗美援朝战争)

一旦接受了朝鲜方面的指挥,甚至可能因为两国军事体系的不同,而严重的贻误战机。

正当中朝两国为了指挥权产生分歧时,美军部队正凭借着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强大的空中优势,在朝鲜战场上肆意推进。

关键时刻,金将军最终下定决心,布置了一道改变了整个朝鲜半岛命运的指令。


(抗美援朝战争的真实战场)

指挥的分歧

其实,金将军想的非常简单。

他觉得朝鲜战争始终是半岛人自己的事情,中国军队远道而来,不过是协助朝鲜作战而已,战场的主动权仍然应由朝鲜方面主导,如此一来,军队的指挥权自然会归属朝鲜。

但不得不说,他还是低估了时局的复杂性。美军在仁川成功登陆后,势如破竹,一路虎扑猛进。


(仁川登陆的老照片)

此时,朝鲜已丧失了组织有效抵抗的能力,若单靠朝鲜人民军自己,已是无力回天,所以攻坚的主力任务,自然就压在了志愿军的肩头。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又怎么可以将指挥权交到朝鲜的手中?且不说两国军队的军事体系存在差异(朝鲜军队军官大多由苏联培养,部分军官还参与过苏德战争,深受苏系影响,而中国军队的情况则不同),就单独一个语言沟通问题,就足以让战场上瞬息万变的局势变得混乱不堪。


(朝鲜人民军)

更何况,朝鲜当时的军队已经处于溃散的程度,根本无法组织像样的进攻和防御,让这样一支军队指挥中国军队进行作战,无疑会增加中国军队的重大伤亡。

所以,中国无论如何都不会同意,将部队的指挥权交到朝鲜的手中。

当然,这件事双方一开始都没有明说。朝鲜方面深知自己军队已经溃散,而且有求于中国军队,中国军队来朝人数甚至远远多于朝鲜人民军,所以不方便开口。

而中国方面也因为客随主便,初来乍到,对朝鲜情况并不熟悉,出于礼貌,也不便多问。所以在中国军队刚刚入朝的时候,双方都很默契地保持了沉默。


(志愿军部队)

但沉默是金的道理,在战场上却失灵了。很快,在几次联合作战行动中,中朝军队因指挥系统失灵,多次出现配合不够默契的情况。

比如在1950年11月4日,第39军的战士们正在博川东南围攻美军,却遭到人民军坦克的误击,不仅作战部署被打乱,还让原本已陷入包围的敌人趁机逃脱,使得这场围歼战未能取得预期的战果,引得全军上下愤怒不已。


(美军跑出重围)

而这样的愤怒,在当时仅仅是中朝军队在军事指挥上存在问题的冰山一角。

从志愿军高层到基层官兵,从朝鲜人民军内部到中朝联合指挥层面,各方对于作战指挥、战术运用等问题,意见不一,难以达成共识解决两国军队的指挥统一问题早已经是迫在眉睫。


(朝鲜人民军)

于是,金将军提出了让中国军队服从朝鲜人民军指挥的设想。站在朝鲜的立场,这一点,或许可以理解。

问题是,以朝鲜军队的表现来看,让这支部队指挥中国军队,这如何使得?

双方一度僵持不下,最终,还是由于莫斯科的调停,加上美军的推进实在威胁过大,才让金将军最后下定决心,不再过问中国军队的指挥事宜。


(最终经过斯大林的调停才解决问题)

态度的不一

解决了指挥问题以后,新的麻烦随即又接踵而至。

双方对于战争的态度不同,又成为了横亘在两国军队中的一道难题。

朝鲜方面一直在追求所谓的速胜,希望重现将韩军逼至釜山的辉煌。所以,朝鲜人民军在战斗中,常常表现出不顾一切、孤注一掷的作战风格,不惜以巨大的伤亡为代价,强行推进战线,但因为受苏联影响,战术上却极为僵硬。


(朝鲜人民军)

而志愿军的战士们,深受多年战争的洗礼,更注重战略战术的运用,强调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在作战行动上相对谨慎、稳健,同时战术上更加灵活多变。

这种差异在联合行动中,时常引发矛盾与摩擦。


(中国军队更加灵活)

甚至,在志愿军的第三次战役期间,中国军队因为伤亡较大,原地待命休整两个月时,金将军却执意要继续出兵。

最终,双方几次发生争执。即使是中国军队同意让已经完成休整的朝鲜人自己带队进行南下任务时,金将军依旧选择了强烈反对,并要求中国军队配合。

而这一次,问题同样经过莫斯科的调停,最终才得以解决,而莫斯科在评价此事的态度则是,中国军队是正确的。


(抗美援朝战场)

而这样的故事,几乎贯穿了整个战争时期,即使是到了第三次战役末期,交战各方有望实现停战谈判的时候,情况也没有发生改变。

而这一次,甚至非常乌龙的是,不仅中国方面面临的这样的难题,对面的美国也要为之头疼。

因为不仅是中国手下的朝鲜人民军对停战协议不太买账,美国的小弟韩国军队同样不同意停战。

于是,即使中苏两国都有心和美国和谈停战,最终第四次和第五次战役还是发生了,朝鲜半岛再次生灵涂炭。


(战火再起)

甚至到了停战谈判进行的时候,中朝两国甚至还曾发生过一次争执。

韩国方面的李承晚不愿意配合停战,制造了战俘营事件,虐待并杀害了大量战俘。

面对这样的情况,志愿军认为有必要对韩国展开军事行动。可原本不同意停战的金将军却因为觉得此时停战对朝鲜有利,主张尽快结束战争。

最终志愿军发动了金城战役,打消了李承晚当局的嚣张底气,从而促进了战俘交换等事宜的推进,保护了那些不幸落入敌手的志愿军。


(金城战役)

也正是因为这样一场战斗,中国在谈判桌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筹码和底气,最终谈判有惊无险的顺利进行,并形成了如今朝韩南北对峙的军事格局。

参考资料: 1、国际在线《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的战略启示》 2、中国军网《展开时间线,带你了解抗美援朝历史!》 3、上观新闻《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中华民族的硬骨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