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作品:八女投江
一寸山河一寸血,百万青年百万兵,每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无数华夏儿女都会前赴后继地发出最热血沸腾的吼声:“泱泱中华,不容侵犯。巍巍中国,永立不倒!”中华民族何惧豺狼?中华儿女誓卫家国!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广大土地上迅速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热潮,无数的中国人誓死要用热血捍卫家国和主权。
中国的东北一直走在抗日的前列,白山黑水的同胞们尽管长期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之中,但是饮冰血未冷,他们一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组织下,以东北抗日联军等形式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不死不休、不屈不饶,在雪白的冰雪世界绽放了无数鲜红的血红梅。
尤其让人动容的是,越是在国破家亡的紧急关头,越是有许多伟大而又果决的女性敢于挣脱封建礼教的桎梏和“三从四德”的枷锁,躬身入局、以身垂范,什么是巾帼不让须眉?谁又敢说女子不如男?
01、传移
女英雄们的画像和照片
1938年,东北的秋天,有点冷,而且是相当的冷!冷的不是身体,而是那颗为同胞而忧伤、为英雄而落泪的心。
这一年,以冷云为首的八位抗联女战士,为掩护抗联西征部队突围,在弹尽援绝的情况下,集体投江殉国。她们那光辉而又决绝的身影,成为那个时代最靓丽的风景。
我以我血荐轩辕,这八个芳华正茂的女子究竟是怎么奏响自己的生命乐章的呢?
1931年,日本侵略者入侵东北后,遭到了东北抗日军民的顽强抗击,中华大地,岂容外族撒盐,哪里有侵犯哪里就有反抗。
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联,利用环境、地形和人心所向,灵活作战、激动骚扰,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和深深的困扰。
日本侵略者为了巩固其在东北的统治,于1936年3月制定发布了《治安肃正三年计划》,对抗日军民实行“蓖梳式”的“大扫荡”,大肆毁林清乡,归大屯,设保甲,搞连坐法,制造“无人区”,致使东北的抗日斗争局面进入了最艰苦的阶段。
面对敌人如此恶毒的“三年计划”,各路抗日力量为减少不必要的牺牲,被迫转移地下或远避乡野,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为了加快清剿进程和力度,又纠集伪蒙、伪满的走狗军队对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的集中清剿运动,为粉碎敌人将抗联部队“聚而歼之”的阴谋,跳出敌人的包围圈,东北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部决定其所属部队第四、第五军向西南方向的五常地区远征,以打通与哈东、南满抗联部队以及第二路军所属的第十军的联系,开创抗战的新局面。
战争形势瞬息万变,为了迅速实现这一战略部署,避免夜长梦多,东北抗联的第四、第五军主力于1938年5月便开始向牡丹江下游的刁翎地区集结,并在同年的7月2日袭击了牡丹江沿的三道通,开启了西征的序幕。
此次西征,既是为了战场大拓展,也是战略大转移,所以部队的妇女团也一并参加了战斗。
烈士冷云的照片
当时妇女团的指导员叫冷云,是一个刚烈勇敢的奇女子,她动员妇女团的女战士说,在国家存亡的大是大非上,没有性别区别,大家不应该潜意识里把自己当成一个柔弱女子看,而要清楚自己也是革命的一颗子弹、一粒火种、一份力量。妇女团的革命热情十分高昂。
她们跟随西征部队,爬山越岭、风餐露宿,穿行在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中,与男队员一道并肩战斗,克服了难以想象的重重困难,经受了严酷的锻炼和考验,表现出了坚强的意志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树立了革命时代新女性的光辉典范。
冷云纪念雕塑
1938年8月,抗联西征部队经历了千难万险,逐渐抵达苇河、五常县境内,但遗憾的是,日军四处布防、鹰犬无处不在,部队最终还是暴露了行踪。
日本侵略者为了摧毁抗日的有生力量,一向采取的是“发现抗日力量便调集重兵进行集中围剿”的政策,顷刻间,这支西政军便陷入了危局,空中有敌机侦察、扫射、轰炸,地面有3000多日伪军围攻。
狭路相逢,中华儿女敢亮剑!既然前方无路,那就杀出一条血路来,西征军唯有强行突围。
悍勇的抗联战士和阴险狠毒的日伪军开展了一次又一次的殊死战斗,奈何敌人的力量优势太明显,我军损失很大,抗联第五军第一师拼到最后只剩下100余人。
油画:战略转移
眼见部队即将有全军覆灭的危险,必须保留部队的最后力量,毕竟有火种才有希望,第五军第一师决定返回牡丹江下游刁翎地区寻找第五军军部。
在寻找主力会合的途中,又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多次激烈战斗,到了9月末,部队消亡殆尽。妇女团也是损失惨重,此时只剩下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等八人。她们当中最大的仅仅23岁,最小的只有13岁。
02、掩护
邓大姐题词的英雄雕塑
1938年10月,冷云等人随部队行军到达牡丹江支流的乌斯浑河边,夜晚露宿在刁翎县境(今林口县)内三家子屯附近乌斯浑河西岸柞木岗山下的柳毛丛中。
部队为什么选择这个地方露宿呢?因为柞木岗山位于乌斯浑河尽头,距牡丹江入口处只有七八里地,是当时渡河的道口。部队如果从这里渡过乌斯浑河,再向北经马蹄沟、碾子沟,就可以到达依兰县土城子一带的克斯克山区。据说,抗联第二路军总部和第五军联络部就在那一带。
时值深秋,夜晚的寒气不是常人可以抵挡的,战士们只能四处点起一些篝火来御寒。难得的静好时光和温暖感觉,再加上战士们长期在饥寒交迫的状态下长途跋涉和频繁战斗,大家很快就进入了没有侵略、没有战争的美好梦乡。
冷云等八名女战士相互依偎在单独的一堆篝火旁,在万籁俱寂的夜空下,十分自然地回归了女性温柔的本色,望着旁边这群舍小家为大家的汉子和他们粗犷而又率真的睡态,她们默默地抓紧时间给他们缝补着衣裳。
冷云怜惜地把年仅13岁的小战士王惠民搂在怀里,把她由于严重缺乏营养而显得枯瘦的两只小手掖进自己的胸前取暖。
浅浅地,安顺福和胡秀芝两位女战士率先安详地进入梦乡。其他人也陆续憧憬着即将回到军部的快乐心情,相继入睡。
最后的坚强
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冷云她们围火休息的时候,日本密探、特务葛海禄从样子沟下屯到上屯去找情妇寻欢作乐,途中在东山岗梁上望见西山河谷中有闪烁的火光,他下意识地认为有情况。
狗有狗的嗅觉,葛海禄根据自己做鹰犬的多年经验判断出,这就是抗联队伍的露营地。于是,他跟发现了宝藏一样,跑回样子沟下屯向日本守备队报告了这一情况。
驻刁翎日军司令熊谷大佐喜出望外,当即命令所属各部、伪警察和伪军赫奎武团组成约千余人的队伍,连夜向抗联第五军第一师的露营地扑来,准备去捡现成便宜。
第二天拂晓,抗联第五军第一师整装待发。师领导命令师部参谋金世峰带领女队员先行渡河。
他们走到河边,只见乌斯浑河波滚浪涌,洪水已吞没了原先的渡河道口。金世峰只好先行下河探路,让冷云带领七名女战士跟在后边。
八女投江的乌斯浑河
就在冷云她们刚要下河的时候,于无声处听惊雷,抗联驻地的东南方向枪声大作,潜伏的日伪军对抗联发动了猛烈攻击,意图十分明显。
抗联第五军第一师只能在仓促应战,且是在地形不利的情况下被迫应战,于是队伍边还击边撤向西边的柞木岗子密林中。
可是,冷云等八名女战士却被隔在了河岸边,进退无路,几乎成了活靶子。
情形危急,当断则断,冷云见部队被日伪军紧紧咬住,全身而退是不可能的了,便毅然决定采用分兵之策去吸引敌人,掩护大队转移。
她把河岸边的包括自己在内的八名女战士分成三个战斗小组,隐蔽在柳条丛中,同时下达最后命令道:“同志们,快!向敌人开火,把敌人引过来,让大队突围!”
“是,射击!让大队冲出去!我们牺牲了也值得!”七名女战士边回答边一齐向敌人开火。
八名女战士下定决心要牺牲自己来转移敌人的目标,便使劲地追袭敌人的背后。敌人还以为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呢,瞬间慌了神,为了避免背腹受敌,马上组织部分敌人向河边还击。
中国画:八女投江
一师主力得益于冷云等八位女战士的果敢行动吸引了敌人的火力,分散了敌人的兵力,给突围创造了有利条件,很快就趁势冲了出去,摆脱了敌人的追击,进入了密林。
已然脱险的抗联一师领导人发现冷云等八名女战士为掩护大队突围,仍据守在河边牵制敌人,处境异常险恶,不能对同志们的险境熟视无睹,于是又率队折转回去,想杀开一条血路,把冷云等八名女战士接出去。
可是,虎口夺食哪有那么容易,敌人用凶猛的炮火死死控制住山口,接应队伍再次遭受重大创伤!
八名女战士目睹这一切,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同志们为了营救自己而做无谓的牺牲,立即运用抗联传统的齐声喊话方式对着青山密林高喊:“同志们,不要管我们!保住手中枪,抗日到底!”
七名女战士在冷云指挥下一连喊了三次话,枪声混乱的情况下,抗联大队的同志们听到了她们的喊声,但他们依然不想放弃,革命军人就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自己的同胞。
师领导组织了最后一次营救行动,然而,敌人装备精良,人多势众,抗联队伍伤亡越来越多。指挥员只得忍痛下令,队伍向西山柞木岗的密林里撤去。
03、投江
女子亦是铁骨
忙活了半天却没吃到肉的敌人气急败坏,于是掉转枪口,向岸边扑来,准备将怒火全部引向负责给主力部队打掩护的八名女战士。
已被阻隔在河边的女战士们看到主力部队已顺利脱险,便再无牵挂,她们由衷地感到欣慰和骄傲,能让革命力量得以保存,虽死无憾。她们互相勉励着,视死如归,一定要给敌人最后一个教训。
敌人妄图凭借优势兵力活捉她们,密密麻麻地蜂拥而上。殊不知冷云等人早已识破了敌人的 “羊群战术”,就以茂盛的柳条通为屏障,等敌人挨近前沿阵地时,四颗手榴弹同时飞入敌群,敌人被炸得血肉横飞,惊恐万状。
这一下把敌人给打懵了,他们既搞不清状况,要不敢悍不畏死,只能畏畏缩缩地趴在地上向柳条丛里一通乱开枪。
冷云的影视形象
冷云很冷静!趁敌我僵持的时机,匍匐着巡视了各个战斗小组,并嘱咐战友“要注意节省子弹,等敌人靠近时再打!”要让敌人每前进一步都付出惨重的代价。
同时,她认真地观察了四周的环境,头脑中快速地分析敌我形势,以便更好地和敌人纠缠。
她们阵地的东面和北面是奔流湍急的乌斯浑河,西面和南面被敌人占据,作为蔽障的柳条丛也几乎被敌人的子弹削平,形势极为不利。
慢慢地,天逐渐亮了起来,敌人又开始疯狂地进攻了!他们连连用迫击炮向河边射击,柳条丛被炸,战士们隐身的屏蔽物几乎被毁。然后趁着炮火的掩护发起了冲锋。
这次敌人兵分三路,一队正面突击,另两队迂回侧翼,形成三面包剿之势。
江水,是绝路亦是归宿
八名抗联女战士在冷云的指挥下,一边射击,一边向敌群中投掷手榴弹。猛烈的爆炸使敌人抱头鼠窜、死伤惨重,敌人的进攻再次被打退。但黄桂清和郭桂琴两名女战士也在战斗中负了伤。
冷云急忙撕下自己的衣襟,和杨贵珍一起给她俩包扎。安顺福、胡秀芝、李凤善、王惠民则脱下自己的衣服扑打着烧向身边的大火。随后,冷云架起负伤的战友,带领七位女战士借着荒草燃烧的浓烟,迅速撤到河边土坎下。
此时,八位女战士的子弹已经打光,手榴弹也只剩下三颗。前面是凶恶的敌人,背后是波涛汹涌的河水,前有追兵,后无退路,关键是这八名女战士都不会游泳,摆在她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为祖国而战死或被敌人所俘虏。
宁死也不当俘虏
绝境之中,必须发出内心的怒吼!战士们坚定地望着冷云,期待着冷云带领她们做最后一次咆哮!
终于,冷云代表大家下了最后的决心:“同志们!咱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现在咱们弹尽援绝了,只有趟水过河。能过去,就找到军部继续抗日,战斗到底;过不去,宁肯死在河里!为祖国的解放事业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
“指导员说得对!咱们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过河!”安顺福坚决地响应着。
“对!过河!”六名女战友异口同声地支持着。
“好,同志们,下河!”随着冷云一声令下,猛地站起来向敌群投出一枚手榴弹,接着安顺福、杨贵珍相继站起投出最后两颗手榴弹,手榴弹在敌群中炸开了花,八位女战士趁机相互搀扶着站起来,向河里走去。
硝烟散尽,敌人这才发现,原来英勇抗击他们的只有八个抗联女战士。于是,敌人又幻想起他们那威逼利诱的套路来,把八名女战士撵到河中间后,他们便开始猫哭耗子起来,向八位女英雄喊道:“回来!上河岸来!回来,金票大大的,生命的保障!”
然而,回答他们的却是八位女战士坚定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随后,大家手挽着手,高唱《国际歌》,向河心走去!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
黔驴技穷的日军桥本队长歇斯底里地喊道:“打!统统地死了死了的有!”
罪恶的子弹向女战士们飞去,王惠民身子一振,向前扑去,殷红的鲜血从她的左胸涌出,冷云刚要去抱她,一颗子弹打中了她的肩头,胡秀芝赶忙把冷云扶住,安顺福赶上前抱起王惠民。但八位女战士并没有被敌人的子弹吓倒,悲壮的歌声回荡在乌斯浑河的上空。
敌人见状更加疯狂,开始用迫击炮进行攻击。威力巨大的炮弹在八位女战士的周围炸开,她们忽而倒在水里,忽而又挣扎起来。突然,一颗炮弹在她们身边爆炸,掀起一股巨浪,波涛过后,水面上再也看不见她们的身影,碧血随着奔腾的浪花、汹涌的河水,向远处的牡丹江流去……
04、总结
永不忘却的纪念
“八女投江”的壮烈场面震撼了日本侵略者,亲眼目睹这一切的凶狠的熊谷大佐沮丧地说:“中国的女人的这样的顽固,死了的不怕,中国的灭亡不了哇!……”
这就是中华民族永不屈服的基因,是万千儿女用热血和铁骨支撑起来的家国情怀和民族信仰。
滔滔的江水虽然带走了冷云等八位女战士的生命,但抗日联军八女先烈的英姿永远活在人民心中,她们气壮山河的崇高民族气节和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
建国后,人民政府在烈士投江的黑龙江省林口县乌斯浑河岸边,建立了“八女投江”纪念碑。正面是抗联老战士陈雷题词:“八女英魂,光照千秋。”碑文铭刻着东北抗日联军的八名女战士的英名和她们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高80米、横截面为三角型的纪念碑和象征着彩虹,跨度为75米、矢高25米的拱脊,雕有展现女英雄们战斗风姿的大型群雕。
八女投江的壮举,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