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邢台县,距离郭守敬的老家郭村二十多里的地方,有一座大名鼎鼎的棋盘山。这座山可不简单,传说它是八仙欢聚一堂的胜地,充满了神秘而浪漫的气息。
某一年,郭守敬慕名来到棋盘山游玩。他登上这座如同巨大棋盘般的山峰,往下俯瞰的那一刻,不禁“哎呀”一声,被眼前的景象惊得目瞪口呆。只见山东面和山南面皆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色,树木枝叶繁茂,生机勃勃;然而山北面的景象却截然不同,一眼望去,竟看不到一棵树苗,一片荒芜寂寥。再看西北角,水汪汪的一片,仿佛大水泛滥成灾,如同那传说中金山寺被洪水淹没的情景,根本看不到一座屋顶。而东北角则是光秃秃的,地面平坦得就像乌龟盖儿一样,纵横交错地布满了裂痕,干裂的土地上看不到一株庄稼苗,一片衰败之象。
郭守敬素来就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钻研精神,看到这般奇特又迥异的景象,心中充满了疑惑。他静静地观察了一会儿后,毅然朝着山下走去。来到山北坡的东北角,他向几位正在劳作的庄稼汉询问道:“这片土地怎么干旱成这个样子啊?” 庄稼汉们见来了一位举止文雅、斯斯文文的人,便你一言我一语地说道:“甭提了,这祸根都是张果老那个没出息的家伙留下的!我们这儿自古以来就有一处清澈光亮的山泉,依靠这泉水灌溉土地、种植庄稼,年年都是五谷丰登的好收成,以前大伙从来都不缺吃穿。可有一年,来了个骑着毛驴的老头,也不知道他在哪儿吃了那么多咸的,一个劲儿地喊口渴。大伙好心,就叫他喝山泉水润润嗓子。谁能想到,那老头一口气竟然把泉水全喝光了!打从那以后,这泉就再也不冒水了。不仅如此,不管下多大的雨,发多大的洪水,这水流到先前的泉坑里,转眼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后来,我们就给这个总是干涸的水坑起了个名字,叫‘流不满’。”
郭守敬听闻后,心中思索良久,接着沿着山根向西北方向走去。来到棋盘山西北角那片汪洋大水前,他看到一座简陋的草棚下,有个瘦骨嶙峋的老头正满脸泪痕、伤心欲绝地哭泣着。郭守敬赶忙上前恭敬地施了一礼,关切地问道:“老人家,您为什么如此伤心难过呀?” 老人见面前这位是个读书人,说话温和又亲切,便擦了擦眼泪,叹了口气说道:“唉!还不是因为这水啊!” 郭守敬望着眼前白茫茫无边无际的大水,心疼不已,问道:“这水看样子真不小啊,怎么会泛滥成这般田地呢?”
老头悲痛万分地讲述道:“我们这儿原本可是个山清水秀、粮食堆满仓的好地方啊,都是张果老那个没出息的,把这儿给毁了,变成了一片汪洋泽国!” 郭守敬听闻这位老人同样在埋怨张果老,心中愈发好奇,便问道:“怎么这事儿也怪张果老呢?” 老人缓缓说道:“有一年夏天,我正在山坡地里忙着锄高粱,看到一个老人从山上下来走到沟里。我当时以为他是进山采药的,也就没放在心上。谁知道,他走到我家屋后的玉米地里,竟然解开裤子就撒尿。也不知道他之前在哪儿喝了那么多水,就那一泡尿,居然冲开了一个大泉眼!那水咕噜咕噜地直往上冒。结果,这场突如其来的大水把我一家七口人都给冲走了,全都死在水里啊!这个泉眼日夜不停地往外冒水,后来,我就给它取名叫‘流不干’。”
郭守敬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无所不精。听完老人的讲述,他顿时没了游玩观景的心思,从旁边的树上折下一根木棍,就在“流不干”和“流不满”这两个地方之间开始仔细地丈量起来。他不辞辛劳地忙活了整整两天两夜,随后把这两个地方的庄稼人都召集到一起,自信满满地说道:“你们按照我画的线,在‘流不干’和‘流不满’之间挖一条沟渠。只要挖好这条沟,保证东北角干旱的田地能有充足的水灌溉,西北角泛滥的水能有地方排泄。”
庄稼人们深受“流不干”的洪涝和“流不满”的干旱之苦已久,听闻挖条沟就能解决这长久以来困扰大家的难题,那欢喜劲儿简直难以用言语形容。于是男女老少齐上阵,大家齐心协力,仅仅用了几天的时间,就把沟渠挖通了。
顿时,“流不干”里那源源不断流淌的水,顺着新挖的沟渠欢快地流向了“流不满”。“流不满”这个总是无法蓄满水的地方,虽然依旧不能被填满,但从“流不干”流过来的水,却恰到好处地浇灌了“流不满”周围那些干裂缺水的田地。从此以后,“流不干”和“流不满”附近的庄户人家,又重新过上了不愁吃、不愁穿的安稳好日子。
山里山外的穷苦百姓们听说棋盘山下既有充足的水源,又有肥沃的田地,生活衣食无忧,便纷纷携儿带女,迁徙到“流不干”和“流不满”的水渠两岸定居。在这里,庄稼年年都获得丰收,家家户户的日子都过得红红火火。
后来,也不知是哪个爱多嘴的人,把这片富饶美好的地方报告给了皇帝。皇帝一听,世间竟还有如此人间乐土,顿时心生好奇,想要亲自去看看。于是,皇帝便在“流不干”和“流不满”的水渠旁修建了一座寺庙,每年都要来此住上一段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搬来的人家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一个村庄,这个村庄便是“皇寺村”。直至今日,皇寺村的人们依旧铭记着郭守敬的恩情,口口相传着他的功绩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