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祝贺并提出殷切期望。

  在谢依特小学服务的西部计划志愿者王鹏飞和全体队员第一时间看到总书记的回信,备受鼓舞,“我们会用青春智慧与汗水为西部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唯有坚定听党话、跟党走,方能不负韶华,为自己、为西部、为祖国,青春无悔!”

  这些天来,王鹏飞和全体服务队队员一直在被鼓舞和感动着。4月30日,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暨新时代青年先锋奖颁奖仪式在京举行,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荣获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奖。

  颁奖仪式上,4名青年志愿者代表和5名来自新疆的学生带来了共同创作的情景剧。“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西吉村,远处的雪山就是祖国的边境线,而我的爸爸妈妈常年在那里守边护边,在我的学校,有一群西部计划志愿者老师,他们用一抹志愿红点燃了我们的梦想和希望。”他们的故事在一个稚嫩而纯真的童声讲述中缓缓展开。

  2023年,一支由23名西部计划志愿者组成的年轻队伍来到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支教,在帕米尔高原上书写新时代的“青春边塞诗”。

  哈拉峻乡是新疆克州阿图什市的护边乡之一。海拔4000多米的祖国的“西大门”内,世代居住着柯尔克孜族人民。哈拉峻乡的谢依特小学距离边境线47公里。2022年,谢依特小学成为克州首个由西部计划志愿者包校支教的试点小学,近300名学生中,大多数是柯尔克孜族护边员的子女。

  来自山西大同大学的高潮是西部计划志愿者中的一员。2023年毕业后,她毅然选择来到谢依特小学支教。面对高原反应、气候不适等情况,她无暇适应,迅速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刚到学校时,看到学生的成绩单,我内心几乎崩溃,因为很多孩子的成绩只有十几分,甚至是个位数”。

  初到谢依特小学的场景,高潮记忆犹新。“来到这里,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的时候,我看到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外面世界的向往。”高潮说,从这些眼神里读到了信任,内心涌起一股暖流。那时,她便决定要讲好每一堂课。

  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初到谢依特小学的第一周,学校党支部书记金文斌心中仍存一丝忧虑:“这些初出茅庐的志愿者老师,真的能够适应这里的环境吗?”

  语言障碍成为志愿者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学生们的普通话理解能力有限,上课时常常听不太懂。”高潮坦言,“起初确实让我感到有些抓狂。于是,我开始放慢语速,提高音量,并在每节课前明确指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经过几节课的观察,高潮老师很快摸清了班级的情况——部分学生思维敏捷、一点就通,但更多的学生由于基础薄弱,跟不上教学进度。于是,她主动调整教学方式,在课堂上采用分层教学,课后专门为基础薄弱的学生“开小灶”。

  面对学生基础薄弱、语言沟通不畅等情况,志愿者迎难而上,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学生的教学方法。没过多久,金文斌的担忧便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满心的期待与憧憬。

  “课堂上孩子们活泼好动,我就通过一些游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高潮分享道,“我常对孩子们说的一句话是‘放弃不难,但坚持很酷’。这是我的座右铭,我也希望能激励他们。”

  为了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高潮和志愿者团队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能力与特长,开设舞蹈、鼓号、足球、美术等兴趣班。这些活动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生拜克扎达·吐尔逊江说:“我非常喜欢高老师,她会和我们玩游戏,教我们画画,我特别喜欢她的课。”

  高潮说:“支教两年,我们用最不讨巧的方式学习如何上好一堂课,如何规范学生养成每一个好习惯。短短两年间,学校学生的成绩排名从全市倒数跃升至全市第五,我们用时间去追赶和弥补一切。”

  在一次家访中,志愿者高淑贤发现学生家里的光线很暗。想到学生在课堂上总是眯着眼睛看黑板,高淑贤送给他一盏台灯。

  为了满足学生在节假日期间的学习需求,高潮和服务队队员创新推出预约授课机制,部分学生可在周末自愿到校学习,由志愿者进行一对一或小组辅导。

  牧忙时节,家长带着馕来“托教”:“老师,让孩子跟着你们,我们放心。”于是周末的校园里总是亮着灯,志愿者化身“全能保姆”,从基础知识到卫生习惯,他们细心讲授、耐心培养。志愿者常常从清早忙到夜幕降临,只为不让一个孩子在求知的路上掉队。

  “这段经历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在这里,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与使命。我明白,教育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但只要我们心怀梦想、持之以恒,就一定能为边疆地区的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未来的大门。”高潮说。

  毕业于新疆农业大学的志愿者努尔比耶·热合曼曾收到过一张小纸条:“老师,虽然我不知道母爱是什么样,但是您像我奶奶一样好。”

  “这里的偏远超出了我过去的想象。”担任科学老师的姚智戈还记得第一次到这里时坐了两天的火车。“但孩子们眼里的星光,让这里成为梦想的孵化场。”姚智戈总能用瓶瓶罐罐“变出”神奇的科学实验,让孩子们触摸到科学的翅膀,飞向更广阔的天地。

  随着志愿者团队的持续努力,谢依特小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园里充满欢声笑语,处处洋溢着活力与希望。在课堂上,志愿者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将枯燥的知识变得妙趣横生。孩子们积极发言,思维的火花在热烈的讨论中不断碰撞……

  更为重要的是,志愿者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成绩,还点燃了孩子们对学习的热情,让他们变得更加自信开朗,对未来有了更多憧憬。

  曾经躲着镜头的姑娘,如今在课桌舞中扬起自信的笑容;过去见了生人就跑的少年,现在也能用普通话讲述“帕米尔雄鹰”的故事……

  “经过这些年轻人的不懈努力,我们学校孩子的成绩实现了惊人的飞跃,还荣获了‘成绩突出学校’‘进步之星’等多项荣誉与表彰。”金文斌欣慰地说。

  2023年夏天,谢依特小学的名字首次出现在内初班录取榜上。整个牧区都沸腾了,大家奔走相告,传递这个喜讯。这是对志愿者付出的最好回报,也是孩子们梦想绽放的开始。

  在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志愿者组织孩子们参加研学活动。孩子们走出了大山,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12岁的努尔阿伊木·阿力马洪清楚地记得自己在北京研学期间的点点滴滴。“了解了外面的世界,才知道我们的祖国是多么美丽,雄伟的长城、美丽的北京大学,都让我难以忘怀。我要好好学习,去北京读大学!”她的梦想,正是志愿者努力的方向。

  “哈拉峻乡历史上从来没有学生去过北京,也从来没有过考上内初班的学生。我们的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校长木拉地力·艾山吐尔激动不已。

  如今,在志愿者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开始关注边疆教育。克州15所学校成为包校支教学校,368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在校开展服务,让更多抵边乡和牧区村的学生获得优质教育。

  “孩子们,起床啦。”5月1日夜里两点,西部计划志愿者老师轻声叫醒来自谢依特小学的5名学生。“老师,我们要去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啦!”12岁的古丽则娅·坎吉巴依兴奋地说,这是她第一次出远门,而看升国旗是她一直以来的心愿。

  5名学生观看了升旗仪式,古丽则娅的脸上洋溢着喜悦与自豪的笑容,胸前的红领巾随风轻轻飘扬。

  “心愿实现了,开心吗?”老师轻声问道。

  古丽则娅唇角微扬,声音清脆而坚定:“非常开心!长大后,我也要成为一名老师。”

来源:中国青年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