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行间探触灵魂真意
——浅析成文贤诗集《夕阳的金杯》
作者 曹林洲
初次听闻成文贤老师,仅知其为艳阳天餐饮集团老板,便以为他写诗不过是富足生活里的闲情消遣。直至白麟主席发来《夕阳的金杯》电子版,随后又赠送了诗集精装本,仅这个名字,便着实让我眼前一亮。诗集将“夕阳”与“金杯”结合,形成富有哲理的意象,夕阳的短暂与金杯的永恒形成对比,体现诗人对生命短暂性和珍贵性的深刻思考。读过阎安老师的序后,我就被引入其中。深入品味诗集,惊觉自己先前认知太过局限。成文贤老师的诗,是生活与灵魂的交融,是从身份标签中超脱而出的文学绚烂绽放。
独特意象,勾勒生命图谱。在成文贤老师的诗里,意象运用别具一格,为诗歌注入深邃内涵。以《看夕阳,像看自己的背影》为例,“夕阳”这一意象贯穿始终。它不只是自然景观,更象征着人生暮年与时光的悄然流逝。“每次坠落都是提醒 / 身体里的兔子不再跳跃”,巧妙地将夕阳的坠落与身体机能衰退相勾连,用“兔子不再跳跃”这一鲜活表述,把生命活力的消逝具象化,轻易唤起读者对岁月变迁的深切共鸣。
在《静等春天》中,“阳光”“风”“鸟儿”等意象纷至沓来,构建出满溢生机与希望的画面。“多好的阳光 / 把风熬成了飞旋的绸缎”,将无形之风比作绸缎,一个“熬”字更是赋予阳光温度与力量,生动展现春天到来前的微妙变化,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深切期盼。这些意象并非随意堆砌,而是有机融合,从时光感悟到自然憧憬,层层深入,勾勒出诗人丰富的生命图谱,引人不断探寻。
在《追月亮》中,以时间为线,串联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对月亮不同追寻与感悟,层次清晰,展现人生不同阶段成长与心境变化。月亮贯穿全诗,在不同阶段有不同象征意义,从童年走出村庄的希望,到少年前行方向指引,再到青年爱情象征,最后是中年人生写照,借月亮给读者呈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表达对人生的哲思 。
情感沉淀,映照人生哲思。诗集里流淌的情感,是岁月沉淀后的深沉与豁达。在《看夕阳,像看自己的背影》中,诗人直言“似乎老了 / 把前半生用于生存,扔掉多年的,令人作呕的 / 逢迎、拍马屁,隐忍术重新捡起” ,毫不避讳地揭示出人生前半程在世俗中的挣扎,以及对过往虚伪社交的厌弃。一句“在孙子面前装孙子/不笑话自己,也不笑话别人” ,又透露出历经沧桑后的宽容与平和,不再纠结于过往得失荣辱,以更为豁达的心态直面人生。
在《人间在等一场大雪到来》中,“一位卧床多年的老人走了 / 带走了一个时代 / 也带走了所有病痛” ,借老人离世,传达出对生命终结的复杂情感。这里面既有对老人摆脱病痛的欣慰,也有对时代落幕的怅惘。这种情感并非无病呻吟,而是源于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将个体生命的起伏与时代、病痛等宏大命题相连,让诗歌蕴含厚重的人生哲思,促使读者在品味间反思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在《父亲》中,以建筑工人父亲一辈子盖楼,却在去世后才有了自己“房子”(墓地 )这一强烈反差,表达对父亲一生辛劳的感慨与惋惜,情感质朴且直击人心。没有华丽辞藻,用直白语言叙述,寥寥数语勾勒出父亲形象与命运,余味悠长,引发对劳动者生存状态及人生归宿的思考 。
语言质朴,蕴含文学张力。成文贤老师的诗歌语言质朴自然,却有着不容小觑的文学张力。他摒弃华丽辞藻的堆砌,以平实表述直击人心。如《静等春天》中“和一块巨石并肩 / 看着毫无牵挂的河流奔向辽阔的原野/我静等春天” ,简洁寥寥数语,便勾勒出宁静而宏大的画面。“并肩”“毫无牵挂”“奔向”等寻常词汇,精准传达出诗人在等待的向往。
在《看夕阳,像看自己的背影》里,“对一只烈日下觅食的蚂蚁 / 对一棵被风吹倒的小树 / 心生怜悯 / 一切弱小的 / 都像是前世的亲人” ,用质朴语言将诗人内心的悲悯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质朴语言风格,极大拉近诗歌与读者的距离,让读者更易走进诗人内心世界,感受其情感的细腻波动,同时也彰显出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以简洁驾驭繁复,于质朴中见真章。
此外,《风筝》一诗同样别具韵味。诗人以风筝自喻,将家乡的炊烟比作母亲手中的线,巧妙地构建起游子与故乡、与母亲之间的情感纽带。“每次看见别人放风筝 / 我就会想起家乡的炊烟”,起笔便直触心底的乡愁。而“如今 / 我在放飞一朵云 / 云上坐着母亲”,更是将思念升华,在现实与想象的交织中,赋予诗歌浪漫而深沉的情感。这短短几行诗,意象清新且富有诗意,情感真挚动人,与诗集中其他作品一样,展现出成文贤老师对生活的敏锐感知和对情感的精妙捕捉,进一步丰富了诗集所呈现的精神世界,为读者带来新的触动与思考。
成文贤老师的诗集《夕阳的金杯》,是他人生阅历与文学情怀的结晶。他凭借独特的意象、深沉的情感和质朴的语言,为读者开启一扇通往其精神世界的窗。在这个世界里,我们能看到岁月的痕迹、生命的思索以及对生活的热爱。这不仅是一部诗集,更是一份对人生、对世界的独特答卷,值得读者反复品味、深入思索。
作者简介:
曹林洲,医生,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宝鸡市作家协会理事,宝鸡市国学研究会理事,宝鸡市评论家协会理事,宝鸡市苏轼文化研究会理事,宝鸡市关学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于2020年9月在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散文集《心鉴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