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技术方案咨询是指为铁路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等提供专业技术方案的策划、设计、评估及优化服务。涵盖线路规划、轨道结构、信号通信、运输组织、工程预算等多领域,通过整合技术标准、行业经验与项目需求,形成科学可行的技术方案。其核心作用就是为决策提供专业支撑,推动铁路项目科学规划与实施。目前,关于江苏省苏北地区的铁路建设迎来了一个好消息。

根据网传消息显示,江苏省这条沉寂了多年的快速铁路——连宿蚌铁路,计划启动“连云港经宿迁至蚌埠普速铁路技术方案咨询”采购工作。这就是说,连云港经宿迁至蚌埠普速铁路有望从前期研究工作正式向前期工作(预可研)转变。



连云港经宿迁至蚌埠普速铁路简称连宿蚌铁路,是连接江苏省连云港市与安徽省蚌埠市的跨省铁路干线,全长约285.5公里,途经沭阳、宿迁、泗洪、五河等市县,呈东北至西南走向,是苏北与皖中南地区的重要交通纽带。线路为国铁Ⅰ级双线电气化铁路,设计时速160公里,功能定位以货运为主、客货兼顾,其中江苏段长221公里,设站6座,新建线路260.6公里,利用既有宿淮铁路24.9公里。

连宿蚌铁路的建设意义重大:首先,该铁路作为国铁 级双线电气化铁路且定位为以货运为主,这样可以强化连云港港与内陆的货运联系,构建高效陆海联运通道。其次,可以填补苏北东西向铁路空白,形成更加完善的铁路网络,增强长三角铁路网连通性,缩短连云港至蚌埠时空距离。此外,连宿蚌铁路串联沭阳、宿迁、泗洪等沿线市县,可以加速淮河生态经济区资源整合,更可以为沿线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出现选择。虽然如此,但连宿蚌铁路项目的规划进展却十分缓慢。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连宿蚌铁路规划历程始于民国初年孙中山《建国方略》中“海州汉口线”的构想。而线路雏形则是在2005年蚌埠民间首次提出,2008-2010年获蚌埠、宿迁政府认可。2010年7月,连云港市将其纳入“十二五”铁路规划建议,正式启动跨省协调。2015年,宿迁市将其列为“三横二纵”铁路网重点项目,推动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2016年,线路初步列入江苏省“十三五”铁路网规划,进入前期研究阶段。

2020年9月,宿迁市启动《连宿蚌铁路规划研究》招标,标志项目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2021年2月,项目被写入《宿迁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同年9月纳入《江苏省“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明确为“十四五”普速铁路重点工程规划研究项目。12月,规划研究成果通过专家评审,确定线路全长285.5公里、设计时速160公里、客货兼顾的技术标准。



目前,项目仍处于前期研究阶段,由江苏省牵头推进前期研究工作,具体线路走向需进一步研究论证。2025年2月,江苏省启动技术方案咨询采购,计划5月完成招标,预计2026年内进入预可研阶段。但实现这个目前的前提,需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项目虽纳入《江苏省“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但还是研究项目,所以需要争取“转正”。其次,江苏、安徽两省需协调相关地市利益诉求,在线路走向、设站方案上达成一致以及明确资金筹集渠道和分担比例。此外,还要与国家铁路网整体规划衔接,争取国家发改委、国铁集团支持,将其纳入国家相关规划,以获得上位支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