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
老正按:明天就是五四青年节了,发此文以示纪念。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五四运动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
五四运动中,打入曹汝霖住宅的第一人究竟是谁?一般史籍与文章大都认为是北京高师学生匡互生。
图片
陈荩民
陈荩民(原名陈宏勋)在《回忆我在五四运动的战斗行列里》却说:“当时,曹家门紧闭,已有许多军警在周围防守。愤怒的学生一拥而上,用木棍、石块、砖头撞击。我身体较高,就踩在高师同学匡互生的肩上,爬上墻头,打破天窗,第一批跳入曹贼院内。我和同学把大门门锁砸碎,打开大门,于是,外面的同学一拥而入。”
如果这段自述是真实的话,那末,打进曹宅的第一人不是匡互生,而是陈荩民,匡互生是继其后。
我认为陈荩民的自述是可靠的。得出这一结论的第一个有力的根据,恰恰是许多史书所一再引用的匡互生自己所写的回忆文章《五四运动纪实》,其中写道:“当走到曹宅前面的时候,大多数的学生都从墙外把所持的旗帜抛入墙内,正预备着散队回校时,而那些预备牺牲的几个热烈同学,却乘着大家狂呼着的时候,早已猛烈地跳上围墙上的窗洞上,把铁窗冲毁,滚入曹汝霖的住宅里去……继续跳进去的五个同学从内面把紧闭重锁的后门打开!打开之后,如鲫如鳞的群众就一拥而入。”
图片
匡互生
匡互生的这篇文章是1924年写成发表的,离五四运动发生仅隔5年。文章里没有明确说自己是打进曹宅的第一人,打开大门的也不是一个人,而明确写着五个人。
当时北京高师博物部学生、校学生会干事会秘书之一的邵延焘,在晚年所写的《从五四游行到六三运动》的回忆文章中也说:“曹汝霖的住宅大门有军警严密守卫,学生们要冲击曹宅,被阻拦着冲不进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生陈宏勋等急中生智地就踩在同学匡互生的肩上,第一批从边窗门爬进去,从内面把曹宅大门打开,邵延焘和游行学生一道一拥而入曹汝霖住宅。”这可为陈荩民自述的又一有力佐证。
图片
赵家楼原址
当时北京高师英语系学生、该校被捕者之一的初大吉,在其回忆文章《五四运动纪实》中,曾作过这样的记述:“高师同学匡互生奋勇踏着人肩从门后窗爬进,打开大门,另外一个高师同学陈荩民越墙而入,学生们一涌而入。”
为什么在当时目击者的回忆文章中,常把匡互生与陈荩民的次序互为颠倒呢?
笔者认为:这是由于陈与匡的身材长得都比较高大,当时又处在情急之中,一时眼误,陈冠匡戴,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图片
五四运动中的青年学生
其实,谁第一个破窗而入,在当时就产生过不同的看法,周予同对此曾根据自己的见闻,作过说明,并坚持了自己的看法:“关于谁首先打开大门,后来社会上有不同的传说,但就我的了解,确是互生。”
而周“了解”的根据又是什么呢?他在当日晚回校时,在洗脸室看到匡互生在洗去手上的鲜血,而这手又是敲曹家玻璃窗敲破的,于是“从那天晚上起,我们同学中都已在宣扬匡互生打开卖国贼住宅大门的故事了!”
可见,“匡互生是打入曹宅第一人”之说的始作俑者,即是周予同。但周的上述见证,郝不足以证明匡是打入曹宅的第一人。因为匡手上破窗时被弄破的血,既可以是第一人,也可以是第二人、第三人。
实际上,周认定匡是第一个破窗而入的人,并非是他亲自所见。他当时虽在现场,但他说:“我当时被群众所挤,仆倒在地,因为忽传警察开枪,有许多人从前面反退下来,所以没有走进曹氏住宅,不知互生兄曾做了些其他什么工作……我从间道退校,见互生兄正在盥洗室洗手,两手满染着鲜红的血。我问他怎样?他说没什么,只是在打碎玻璃窗的时候,受了点微伤。”这不是说得很清楚了么!
附图:
图片
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五四运动时期的民国政府
图片
图片
参加巴黎和会的各国代表
图片
巴黎和会
图片
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
图片
人民英雄纪念碑下的浮雕:五四运动
转自:《近现代史研究》1988年第4期
作者章采烈,1936年生
上海大学政治学院历史教研室讲师
段落有编辑,删去了文中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