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打卡计划#

"同志,您这是要让我犯错误啊。"金美善用两根手指捏着那张皱巴巴的五十元人民币,仿佛捏着一块烫手的山芋。这是我在朝鲜的最后一晚,羊角岛酒店大堂的时钟指向十一点,窗外的苍田江倒映着零星的灯光,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出发前,我像个准备进山的货郎,往28寸行李箱塞了五盒德芙巧克力、三包大白兔奶糖,甚至还有十袋康师傅红烧牛肉面。在丹东口岸过安检时,边检员看着X光机里的"物资",笑着问:"同志你这是要去援建朝鲜啊?"

当我在平壤站掏出巧克力送给导游时,金美善的反应却像收到一袋过期报纸。她礼貌地微笑,随手把巧克力放进印着"主体思想"logo的公文包——那个包里已经躺着两盒日本游客送的明治雪吻。


那晚我试图突破"结界"的经历,成了整个旅程的转折点。晚上九点,我蹑手蹑脚穿过酒店旋转门,突然被一声咳嗽钉在原地。金美善从大理石柱后闪出,手机屏幕光照亮她无奈的脸:"您知道我们值班室有三十六个监控探头吗?"

更让我吃惊的是她掏出的"夜宵清单":现磨咖啡25元,青岛啤酒30元,甚至还有哈根达斯冰淇淋球。当我指着价目表惊呼太贵时,她眨眨眼:"这是专门给外宾准备的特供商品。"


在平壤第一中学的打击乐表演后,我掏出的晨光中性笔成了尴尬的存在。孩子们双手接过文具,整齐划一地鞠躬道谢,转身就把礼物交给教室后方的"物资管理员"。金美善低声解释:"所有外宾赠品都要统一分配。"

真正的暴击来自参观学生宿舍。看着堪比宜家样板间的六人间,以及书桌上最新款的三星平板,我默默把兜里准备送人的U盘又塞了回去。走廊里金美善突然说:"去年有个中国游客非要送校长微波炉,结果被退回来了——我们食堂早就有三台了。"


旅程最后一天,金美善破例邀请我们去她家做客。电梯停在15楼,200平米的复式公寓里,索尼液晶电视正播放着《还珠格格》,厨房里的德国洗碗机嗡嗡作响。当她展示父亲从俄罗斯带回的伏特加收藏时,北京大爷酸溜溜地说:"这装修比我家婚房还气派。"

最扎心的是看到车钥匙的那一刻——金美善的电动自行车钥匙上挂着GUCCI吊坠。"这是去年优秀导游的奖品,"她轻描淡写地说,"今年我要争取去瑞士交流的指标。"


临别时塞小费的场景,成了颠覆认知的最后一击。金美善接过纸币时,指尖在头像上停留了0.5秒,随即从胸前的徽章后抽出一张崭新美元:"上个月欧洲给的小费,我准备攒着买最新款华为手机。"

回程火车上,我看着窗外掠过的朝鲜农田,突然想起金美善说过的话:"你们总以为我们缺物资,其实我们最缺的是理解。"此刻才惊觉,那些塞不出去的方便面,那些被礼貌谢绝的文具,不过是自己一厢情愿的"善意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