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致敬劳动者|李红卫:扎根基层践使命 躬身力行暖民心
在松原市宁江区团结街道的街巷间,总能看到一位步履匆匆的基层干部,她用22载光阴丈量民生冷暖,以创新实践织就社区温情,她就是获评2025年第一季度“吉林好人”称号的团结街道党工委书记李红卫。
深耕基层的“多面手”
从三尺讲台到社区街道,从教育骨干到治理能手,李红卫的足迹遍布宁江区六个街道。丰富的履历让她成为基层工作的“多面手”,人力资源、民政低保、平安建设等领域她都驾轻就熟。“基层干部的字典里,为人民服务从来不是口号,是走进百家门、暖好群众心的实在事。”这是她始终不变的工作准则。
遇到难题或矛盾纠纷,她总是能够站在群众的角度帮助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近几年来,面对辖区内的巷路改造、老旧小区整治、创建卫生城、打击违章建筑、环境卫生整治、疫情防控等多项工作,她经常带领班子成员、干部和网格员深入基层,虚心听取群众的不同意见。
面对城市化进程中的治理难题,李红卫始终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2021年9月,她在全市率先打造了“人间烟火气·守望邻里情”党员集市,将便民服务搬到居民家门口。这是李红卫带领街道党员干部在全市率先推出的创新实践。每个节假日,滨江花园的小区广场上,卫健部门的义诊台、消防部门的安全课堂、金融机构的防诈宣传区一字排开。同时发挥五老人员和五级网格体系优势,联系驻街单位卫健部门、消防部门、人社部门、金融机构多次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和便民服务活动。
社区治理的“创新者”
走进团结街道,总能见到老人们挥毫泼墨的专注身影,听到古乐声声与欢快鼓点交织的旋律。
团结辖区内退休老干部、老教师和老党员较多,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李红卫始终牵挂的问题。2022年3月,在她的多方奔走下,松原市老年大学松滨社区分校正式挂牌成立。书法、绘画、中阮、非洲鼓、舞蹈、声乐6个兴趣班吸引了100余名老年学员。分校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更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亮丽名片。老年大学的学员们定期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还经常外出交流演出,获得了很多荣誉。
李红卫的每一个创新实践都紧扣群众需求。她善用系统思维,将基层党建、民生服务、文化建设深度融合,以网格化夯实治理根基,用社会化撬动资源整合,借品牌化提升服务效能,真正实现了“小街道大作为”。
文化养老的“带头人”
面对老龄化社会需求,李红卫的探索并未止步。2022年4月,她积极争取市民政局支持,打造了胜利社区嵌入式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松滨社区文化养老服务中心。前者聚焦生活照料,后者侧重精神文化,形成“物质+精神”双轨服务体系。
200平方米的社区食堂成为老年人的“暖心厨房”。通过“政府补贴+企业运营”模式,食堂为老年群体和困难群体实行部分减免费用。餐品和菜品适合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每周不重样的食谱兼顾营养与口味,累计服务超5万人次。独居老人刘奶奶说:“这里饭菜可口,还能和大家聊聊天,比一个人在家热闹多了!”
松滨社区文化养老服务中心则充满书香与活力。依托市总工会资源建设的职工书屋,拥有纸质图书3000余册,还配备电脑和电子视听设备,成为居民“充电”的好去处。三楼乒乓球室、台球室、健身房里,每天都能看到居民们锻炼的身影。
如今,团结街道的楼宇间飘荡着老年大学的丝竹声,社区食堂升腾着暖心烟火气,党员集市绽放着党群“连心花”。李红卫用脚步踏出民情路,用真心织就民生网,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基层干部的赤诚情怀。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伦歆然 文/图